星载SAR在涡阳县冬小麦测产中的应用 |
| |
作者姓名: | 范伟 荀尚培 杨元建 何彬方 张宏群 吴必文 高锷 孙喜波 陈磊 |
| |
作者单位: | (1.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研究室,安徽 合肥 230031;2.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3.农业气象灾害评估与风险转移联合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4.国元农业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研究部,安徽 合肥 230031;5.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3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气象探测环境代表性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评估方法研究”(41205126),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资助项目“淮河流域主要农作物旱涝损失精细化评估技术”(GYHY201006027),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2013年开放课题“基于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安徽省淮河流域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2013-AIST-0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学科建设与宏观农业研究项目“基于RadarSat-2和HJ星的安徽省淮河流域冬小麦估产模型研究”(13A1424)。 |
| |
摘 要: | 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应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RadarSat-2,选择安徽省涡阳县冬小麦产区进行测产研究。利用SAR的多极化特点(HH/HV/VH/VV),针对此卫星影像比较选择VV极化,并在试验田取样,获得试验田产量,从而建立产量和后向散射系数关系的线性测产模型,在提取冬小麦种植区基础上,应用此模型对冬小麦进行大面积产量测产。通过计算,得到了超过80%精度的测产模型和冬小麦较准确的测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收割前一周左右应用SAR进行测产,从而为农保提供服务,这种思路和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
关 键 词: | 合成孔径雷达(SAR) RadarSat-2 冬小麦 测产 |
收稿时间: | 2012-12-21 |
|
| 点击此处可从《遥感技术与应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遥感技术与应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