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盆地白垩纪晚期盐湖风成砂微观组构特征研究 |
| |
引用本文: | 汤海磊, 梁瑞, 伊海生, 李高杰. 楚雄盆地白垩纪晚期盐湖风成砂微观组构特征研究[J]. 矿产综合利用, 2022, (1): 57-70. |
| |
作者姓名: | 汤海磊 梁瑞 伊海生 李高杰 |
| |
作者单位: |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9;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综合岩矿测试中心,四川 成都 610081;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9;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5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099、41602127); |
| |
摘 要: |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典型温室气候期,受区域古地形叠加影响,在东亚地区促成了广泛的干旱气候带,并伴有大面积出露的古沙漠和蒸发岩沉积,而楚雄盆地上白垩统江底河组即为该时期形成的一套干盐湖相红色碎屑岩夹膏盐沉积。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对江底河组砂岩石英颗粒结构形态及表面微形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楚雄盆地江底河组砂岩的石英颗粒具有高磨圆度和分选性、碟形撞击坑、“沙漠漆”以及强化学作用溶蚀孔(洞)群等现象,展现出风成砂的典型特征。同时基于石英颗粒表面机械作用、化学(溶蚀、沉淀)作用及其组合特征,系统总结了石英颗粒在不同沉积阶段和环境背景下,其表面微形貌特征的演化规律。这项研究有助于对盐湖环境中风成砂的特征以及风成沉积和水成沉积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
|
关 键 词: | 石英颗粒 表面特征 扫描电镜(SEM) 风成砂岩 |
收稿时间: | 2020-07-02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矿产综合利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矿产综合利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