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CO2注入方式及部位优化
引用本文:赵凤兰,席园园,侯吉瑞,王建斐,苏伟,赵腾.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CO2注入方式及部位优化[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7,24(2):67-72.
作者姓名:赵凤兰  席园园  侯吉瑞  王建斐  苏伟  赵腾
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提高采收率研究院,北京102249;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3.中国石化海相油气藏开发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6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采机理及提高采收率基础研究-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研究及优化” (2011CB201006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碳酸盐岩油田开发关键技术-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开发效果技术”(2011ZX05014-003)。
摘    要: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要储集渗流空间,连通方式复杂,非均质性强。CO_2吞吐及CO_2驱替可通过补充地层能量及溶解降粘作用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根据现场地质资料,设计并制作室内三维仿真物理模型以模拟典型缝洞油藏单元,通过室内实验模拟CO_2吞吐及CO_2驱替过程,分析生产动态,考察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的增产效果,并对比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与驱替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替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底水与次生气顶间的相互作用及井位优势,高部位井CO_2吞吐比低部位井CO_2吞吐采收率高16.09%;利用吞吐与驱替过程中不同的气体控制范围,高、低部位井CO_2吞吐采收率比CO_2驱替采收率分别高8.07%和5.01%,CO_2吞吐效果优于CO_2驱替效果。

关 键 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CO2吞吐  CO2驱替  三维仿真模型  采收率

Optimization of injection manners and injection positions of CO2 huff and puff in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
Zhao Fenglan,Xi Yuanyuan,Hou Jirui,Wang Jianfei,Su Wei and Zhao Teng.Optimization of injection manners and injection positions of CO2 huff and puff in fractured-vuggy carbonate reservoirs[J].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2017,24(2):67-72.
Authors:Zhao Fenglan  Xi Yuanyuan  Hou Jirui  Wang Jianfei  Su Wei and Zhao T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