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区意义
作者姓名:施振生  王秀芹  吴长江
作者单位: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地质所,河北 廊坊 065007;
3.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5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编号:2007CB209504)资助
摘    要: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以超稳定型重矿物为主,不同层段重矿物组成差异不大。重矿物分析不仅有利于沉积体系及古水系的准确恢复和对远景区油气储层的准确预测,而且还可揭示龙门山等物源区的岩石-大地构造属性及其隆升历史。Q型聚类分析和主因子分析表明,须家河组母岩以沉积岩和低级变质岩为主,高级变质岩含量相对较低。由下至上,母岩中高级变质岩含量逐渐增加。ZTR指数分析表明,晚三叠世四川盆地主要发育4个物源,分别位于川西南部、川西北部、川东北部和盆地东南,物源分布位置具有继承性。结合造山带和前人沉积学研究成果认为,晚三叠世,龙门山褶皱带开始逐渐形成。须二期,龙门山北段已露出水面遭受剥蚀,但龙门山南段仍是水下隆起或尚未隆升。须四期,龙门山北段继续隆升遭受剥蚀,龙门山南段开始抬升遭受剥蚀,并向盆地提供物源。须六期,龙门山地区全面抬升遭受剥蚀,并向盆地提供物源。

关 键 词:四川盆地  上三叠统  重矿物  物源分析  构造演化  
收稿时间:2011-05-0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地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地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