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粒度对煤吸附/解吸一氧化碳的影响
引用本文:胡俭,刘茂霞,王航,郭曦蔓,张铎.粒度对煤吸附/解吸一氧化碳的影响[J].煤矿安全,2024(1):107-115.
作者姓名:胡俭  刘茂霞  王航  郭曦蔓  张铎
作者单位:1. 陕煤集团神木张家峁矿业有限公司;2.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4234);
摘    要:CO常作为有效标志气体用于煤自燃预报预警,采空区自燃封闭后CO迅速降低甚至消失的致因尚不明晰,影响煤自燃程度的精准判定。为深入研究煤体对CO气体的吸附/解吸特征,采用压汞和液态氮气吸附实验,测试研究煤样孔隙结构;利用自主研发的气体吸附/解吸装置,在303.15~333.15 K与0.15~0.50 MPa条件下,探索不同粒度煤样对CO气体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并深入分析CO的吸附速率和解吸滞后效应。结果表明:灵新矿不黏煤煤样的孔容以大孔和过渡孔为主,分别占33.02%和38.26%;孔比表面积以微孔和过渡孔为主,共占97.73%。粒径减小,微孔孔容与孔比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过渡孔和中孔的孔容与孔比表面积所占比例减小,不同粒径煤样对CO气体吸附量与压力成正比;压力一定时,CO吸附量与温度成反比;同温同压条件下,煤样粒径越小,CO吸附量越大;相同温度下,煤对CO饱和吸附量与粒径呈正相关关系,CO解析过程中,粒径减小,饱和吸附量a值增大;煤样对CO吸附速率可划分为3个阶段:0~750 s为快速上升期、750~2 250 s为缓慢上升期、2 250~3 600 s为饱和平衡期;不同粒径煤样CO...

关 键 词:粒度  CO  吸附解吸  吸附速率  解吸滞后  孔隙结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