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特高压交流GIS/GIL拔孔型陷阱优化设计与协同布置方法
引用本文:耿秋钰,胡智莹,李庆民,庄添鑫,刘焱.特高压交流GIS/GIL拔孔型陷阱优化设计与协同布置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23(23):6539-6552.
作者姓名:耿秋钰  胡智莹  李庆民  庄添鑫  刘焱
作者单位:1. 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2. 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资助(5500-202155109A-0-0-00);
摘    要:交流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和气体绝缘输电管道(GIL)内的运动金属微粒是诱发设备绝缘故障的重要因素,且特高压下的运动金属微粒引发设备绝缘故障的概率更大,而微粒陷阱可抑制金属微粒的运动,但实际工程中的微粒陷阱仍缺乏主动捕获微粒的能力。该文首先基于GIS/GIL内金属微粒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拔孔型陷阱的微粒主动捕获机制,进而根据金属微粒荷电运动与碰撞动力学特性,建立了拔孔型陷阱捕获概率计算模型,考虑陷阱的捕获能力对拔孔型陷阱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具体结果表明,针对苏通工程中的特高压交流GIL,当陷阱直径为60cm、深度为30cm时,拔孔型陷阱抑制微粒效果达到最佳。进一步考虑微粒碰撞反射角的随机性,将拔孔型陷阱附近捕获率大于90%的区域定义为有效捕获范围,优化的拔孔型陷阱的有效捕获范围为32cm。最后,通过分析栅格型陷阱与拔孔型陷阱轴向电场分布,表明栅格型陷阱能够增强拔孔型陷阱的有效捕获范围,并以提高绝缘子附近的微粒抑制效果为目标,提出了绝缘子附近栅格型与拔孔型陷阱的协同布置方法。

关 键 词:特高压  GIS/GIL  拔孔型陷阱  栅格型陷阱  优化设计  协同布置方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