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3D打印模型版权保护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冯小青  李黎  王继林  董克明  刘亚楠  严素蓉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杭州 310018,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杭州 310018,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海宁 3144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0218,61502414);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6C31081,LGG19F020016);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136)
摘    要:目的 近年来3D打印模型的版权标注和保护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为了全面反映3D打印模型版权保护研究的现状和最新进展,本文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首先在广泛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描述3D打印模型文件和3D打印模型攻击类型,分析3D打印和扫描过程对模型的影响。然后对3D打印模型的版权保护策略进行分类,详细阐述每类方法的基本框架和相关技术特征。最后根据相关文献,将3D打印数字水印方法与传统网格水印算法和抗3D打印—扫描攻击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 基于物理特性的3D模型版权保护技术能对3D打印后的模型嵌入有效的具有一定隐蔽性的版权标识,但在提取微结构体等信息时需要借助一些专用设备,不具有普适性。基于数字水印的方法既能抵抗传统的数字模态下的相似性变换、剪切、噪声、细分、量化、光顺等攻击,又能有效抵抗3D模型的数/模等模态转换攻击,并且高精度的3D打印机和扫描仪能有效提高水印的检测率。结论 3D打印产品是设计者和生产企业的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包含知识产权。随着3D打印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3D打印模型版权保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但目前针对3D打印模型的版权保护的检测和评估机制存在一些局限性,未来需要构建统一的3D打印模型测试库和3D打印模型水印评测体系。

关 键 词:3D打印  3D扫描  版权保护  数字水印  评估指标
收稿时间:2018-09-1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