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的寄主适应性研究
作者姓名:高美玲  李春盈
作者单位:(1.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郑州 450002)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22M712613);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024NC-YBXM-06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自主创新项目(2022ZC03)
摘    要:该文研究了不同地域来源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对小麦、玉米和水稻三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来自湖北、安徽、江苏、河北的禾谷镰刀菌产毒基因型均为15ADON型菌株,而来自湖北、安徽、江苏、福建的亚洲镰刀菌产毒基因型均为3ADON型。将不同地域来源菌株以小麦秸秆粉末(WA)、玉米秸秆粉末(MA)和水稻秸秆粉末(RA)为培养基质分别在25 ℃和15 ℃条件下培养,发现各菌株在WA中的生长速率最大,然而在MA和RA中的生长速率均显著下降。与WA相比,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在25 ℃分别下降为25.75%和35.06%(MA),25.88%和24.97%(RA),在15 ℃分别下降为23.01%和25.22%(MA),27.16%和23.71%(RA)。在小麦秸秆(WS)、玉米秸秆(MS)和水稻秸秆(RS)产子囊壳生物量进行比较,观察到WS是两种菌株产子囊壳的最适宜寄主,同时发现禾谷镰刀菌对MS适应性高于RS,而亚洲镰刀菌对RS适应性高于MS。该研究结果表明,禾谷镰刀菌和亚洲镰刀菌对上述三种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不同,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源头控制粮食赤霉病发生和降低镰刀菌毒素污染提供理论指导。

关 键 词:禾谷镰刀菌  亚洲镰刀菌  毒素化学型  寄主适应性
收稿时间:2024-01-22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食品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食品科技》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