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古代“城-山”风景的文化意象、空间秩序与景致营建研究
作者姓名:毛华松  汤思琦  傅俊杰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87808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18YJA770008)共同资助。
摘    要:中国古代城市在基于城内外山系的择址和塑形过程中,形成了围绕"城-山"关系的特定审美意象、空间模式和营景经验,是中国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内在关联的关键基因之一。结合文献史料整理,梳理了与城、山紧密相关的仙境、礼制、风水文化意象,总结了礼制求中、风水象形与仙境三山3类城市择址模式,以及中轴立向、经纬引秀、裁成增秀3种"城-山"塑形经验。探讨了楼阁布局与天际线、园林类型与社会秩序、山景游赏与交通设施的"城-山"景致营建,并分析了其对可望、可居、可游"城中园,园中城"的支撑作用。研究结果对于补充中国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理论、丰富城市风景重构的实践经验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风景园林  山水城市  “城-山”风景  文化意象  空间秩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园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园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