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砂体预测的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 |
| |
作者姓名: | 刘化清 苏明军 倪长宽 洪忠 崔向丽 胡凯峰 李政阳 毛俊丽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西北分院, 兰州 730020;
2. 甘肃省地矿局 第二地质矿产勘查院, 兰州 73002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编号:2017ZX0500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块状砂岩形成机理及沉积模式研究”(编号:41772099)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地震沉积学分析软件集成应用与区带、目标评价”(编号:2016B-0301-05)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立足砂泥岩薄互层地质背景下厚度小于λ/4(λ为地震子波波长)的单砂体地震储层预测,按照精细地层划分→砂体平面形态分析→砂体厚度预测的研究流程,提出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除曾洪流等倡导的地震沉积学研究规范涉及的井-震高精度层序格架、地震岩性分析(地震子波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制作等核心研究内容之外,认为以细分岩性为基础的压实校正及古地貌恢复、邻层干涉压制、井-震联动的地层切片浏览、非线性地层切片等技术可准确预测薄砂体平面形态。在精细地层划分方面,地震同相轴的等时性分析技术有助于优选与地质等时界面吻合的同相轴作为层序界面,而基于精细合成记录制作和时深转换的井-震精细对比,可以实现高级层序界面的识别和追踪解释。薄砂层厚度预测方面,除常用的振幅-厚度分析技术和峰值频率技术之外,认为振幅-频率融合和遗传化神经网络技术等综合地震属性预测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对薄砂体厚度的半定量或定量预测。该方法对准确刻画薄互层中的单砂体具有指导意义。
|
关 键 词: | 孔隙型灰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压汞毛管压力 储层分类 |
收稿时间: | 2017-09-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性油气藏》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性油气藏》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