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作者姓名:钟太贤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1ZX05018)
摘    要: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成熟度高,页岩储层孔隙、裂隙类型多样,微米—纳米级孔隙发育。正确认识页岩孔隙特征是研究上述地区页岩气赋存状态,储层性质与流体间相互作用,页岩吸附性、渗透性、孔隙性和气体运移等的基础。为此,采用观察描述和物理测试两类方法对南方海相页岩孔隙特征进行了研究:前者通过手标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光谱学法、小角度X射线散射法等手段直观描述页岩孔隙的几何形态、连通性和充填情况,统计孔隙优势方向和密度,拍摄照片等,以确定页岩成因类型;后者通过He孔隙率测定、压汞实验、低温液氮吸附、低温CO2吸附等方法定量测试页岩孔容、孔径大小及其分布、孔隙结构、比表面积等,以评价页岩含气性。结果表明:该区古生界页岩储层中纳米级孔隙以干酪根纳米孔、颗粒间纳米孔、矿物晶间纳米孔、溶蚀纳米孔为主,喉道呈席状、弯曲片状,孔隙直径介于10~1 000nm,主体范围为30~100nm,纳米级孔隙是致密储层连通性储集空间的主体;按孔径大小,将页岩储集空间分为5种类型:裂隙(孔径大于10 000nm)、大孔(孔径介于1 000~10 000nm)、中孔(孔径介于100~1 000nm)、过渡孔(孔径介于10~100nm)、微孔(孔径小于10nm)。

关 键 词:中国南方地区  古生代  海相页岩  储集层  纳米级孔隙  观察描述法  物理测试法  页岩气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工业》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天然气工业》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