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洞庭盆地湘阴凹陷南段构造特征及动力机制
引用本文:柏道远,李 彬,姜 文,李银敏,蒋启生.洞庭盆地湘阴凹陷南段构造特征及动力机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0,40(2):241-250.
作者姓名:柏道远  李 彬  姜 文  李银敏  蒋启生
摘    要:湘阴凹陷为白垩纪-古近纪洞庭盆地最东面的次级凹陷。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对湘阴凹陷南段盆地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其成因机制, 形成了以下主要认识: 盆地受NE 向(主)、NW 向(次)和NWW 向(个别)正断裂控制, 南东侧 NE 向主控盆断裂导致盆地基底总体向SE 倾斜; 于NE 向主要控盆断裂末端叠覆的交错区带, 以及NE 向和NWW 向控盆断裂的末端部位发育多个不同规模(级别)的NW 向(个别NNE 向)横向构造调节带; 调节带控制了盆地不同构造单元的延伸范围以及盆地沉积物源方向; 盆地性质属伸展断陷盆地, 是在继承印支和早燕山期断裂的活动基础上, 因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导致地幔上隆, 引起弧后扩张而形成; 常德-安仁断裂的伸展活动等也有局部的控制作用。

关 键 词:湘阴凹陷南段  构造单元  控盆断裂  构造调节带  动力机制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