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甘薯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郁志芳 夏志华 陆兆新 |
| |
作者单位: |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501A10) |
| |
摘 要: | 鲜切甘薯中的酚类物质以游离酚(FP)为主,占总酚(TP)的90%左右。贮藏过程中FP和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其比值(FP/TP)稍有增加。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切分后有所增加至第3d达最大而后下降直到贮藏结束,与TP和FP的变化呈同步性,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则基本保持不变。鲜切甘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15.2℃,且在该温度下较为稳定,另在50℃处有一肩峰。PPO的最适pH值为4.4,pH4.0以下或者8.5以上PPO活性迅速下降。NaHSO3、CA、EDTA-2Na和VC对鲜切甘薯PPO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甘薯PPO对不同底物的酚类物质亲和力依次为儿茶酚>焦性没食子酸>绿原酸>酪氨酸>苯酚>愈创木酚。鲜切甘薯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和酶促褐变底物为绿原酸。
|
关 键 词: | 甘薯 酶促褐变 机理 |
文章编号: | 1002-6630(2005)05-0054-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