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岩石力学(I)——非连续组合断层破裂的热红外辐射规律及其构造地震前兆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吴立新 刘善军 吴育华 李永强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3S沉陷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3 2. 中国矿业大学,3S沉陷工程研究所,北京,100083;北京校区河北理工学院资源系,唐山,063009 |
| |
基金项目: |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200046),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001003)联合资助 |
| |
摘 要: | 以构造地震孕震机制之一即非连续组合断层破裂发震为模拟对象,利用双轴加载实验系统和红外热像仪,对雁列和同线非连通这两种非连续组合断层在双轴加载破裂失稳过程中的红外辐射特征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双轴加载过程中岩石表面红外辐射温度的变化对应岩石应力变化,具有阶段性规律,包括初始、弹性、应力闭锁、解锁和屈服破裂5个阶段。自弹性阶段开始至解锁阶段,岩石表面的平均红外辐射温度(AIRT)的动态曲线表现为“上升-下降-再上升”的演变特征:而断层雁列区和非连通区在解锁阶段其热像出现高温异常条带,非连通区的高温异常条带还具有“增强-减弱(平静)-再增强”的演变特征。其地震前兆的时空意义为:(1)构造地震活动区卫星遥感AIRT的上升趋势可作为地震中期预警指标;(2)热像局部正异常条带预示未来震源位置;(3)AIRT下降与热像局部热异常条带的减弱(平静)一起,可作为构造地震的短临前兆。
|
关 键 词: | 遥感 岩石力学 构造地震 地震遥感 热红外异常 地震前兆 |
文章编号: | 1000-6915(2004)01-0024-07 |
收稿时间: | 2003-06-03 |
修稿时间: | 2003-07-2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