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羌塘盆地南部隆鄂尼地区布曲组鞍形白云石成因
引用本文:张帅,夏国清,伊海生,蔡占虎,李启来.羌塘盆地南部隆鄂尼地区布曲组鞍形白云石成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6(4):483-489.
作者姓名:张帅  夏国清  伊海生  蔡占虎  李启来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2089,41402099)
摘    要:羌塘盆地南部隆鄂尼地区中侏罗统布曲组砂糖状白云岩中发育有大量的鞍形白云石,其岩相学特征表现为正交偏光下的波状消光以及弯曲的晶面和解理,阴极发光整体呈暗红色,无明显的环带。鞍形白云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152.8~174.1℃,盐度均值(23.3%Na Cl)远高于现代海水盐度,表明其形成经历了高温高盐度的演化过程。微区同位素分析显示鞍形白云石δ13C值介于-4.81‰~4.29‰,δ18O值为-11.2‰~-7.51‰,根据白云石—流体氧同位素分馏方程得到成岩流体δ18O(SMOW)值为5‰~11‰。综合分析认为,鞍形白云石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深埋藏环境,是热液流体调整改造作用的产物。地层水加热再循环过程中在孔隙或裂缝较为发育的部位沉淀形成鞍形白云石,高盐度的地层水可能来自沉积期古海水与埋藏期地下热卤水的混合。鞍形白云石的成因研究表明,晶粒相对较粗大的砂糖状白云岩是地表/近地表形成的白云岩重结晶作用的产物。

关 键 词:碳、氧同位素  埋藏白云石化  鞍形白云石  布曲组  中侏罗统  羌塘盆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