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引用本文:李书绅,王志明,郭择德,李祯堂,赵英杰,李盛芳,神山秀雄,山本忠利,武部慎一,小川弘道,田中忠夫,向井雅之.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J].辐射防护,2000,20(2).
作者姓名:李书绅  王志明  郭择德  李祯堂  赵英杰  李盛芳  神山秀雄  山本忠利  武部慎一  小川弘道  田中忠夫  向井雅之
摘    要: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和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为期5年(1988年1月~1993年1月)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以建立一套低中放废物浅地层处置安全评价技术和方法,包括参数、模式和程序.本文主要介绍在黄土包气带中核素迁移规律、水分运移行为研究及其相关参数测定的方法和试验结果,以及试验场址主要特征和开发的核素迁移模式与计算程序. 为开展现场核素迁移示踪试验和实验室核素迁移模拟实验,建立了野外试验场、喷淋试验大厅和环境模拟实验室;开发了现场核素迁移直接测量系统;研制了实验室模拟装置和原状土取样设备.包气带核素迁移示踪试验,从1989年5月开始到1991年8月结束,试验在天然(试验期间年均降雨量为438mm)和喷淋(喷淋强度15mm/d,相当于降雨量5.48×103mm/a)两种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模拟实验,喷淋强度为0.796mm/d(4号土柱)和0.656mm/d(2号土柱),历时约1年.示踪核素为60Co、85Sr和134Cs(或137Cs).还与现场试验同步开展了试验场水分运移研究,及用3H作示踪剂的水分运移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对85Sr,喷淋条件下2年的现场试验期内,浓度峰迁移了13cm,天然条件下迁移约2cm;在1年的实验室模拟实验期内,取样测量浓度峰迁移了8cm.对60Co和134Cs,天然和喷淋条件下2年的现场试验及1年的实验室模拟实验期内,其浓度峰位基本未动;现场试验2年迁移不到1cm.说明黄土对Co和Cs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对Sr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2)在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模拟实验中,对3种核素均发现有一小部分迁移得较快;并发现有一小部分在水平方向也能迁移较大距离.(3)在人工喷淋和60Co、85Sr、134Cs混合示踪剂试验中,85Sr迁移出现了迁移速度不同的2个浓度峰,即"双峰现象".此和(2)中所述现象,在低中放废物处置安全评价中有重要意义.(4)60Co、85Sr和134Cs在黄土包气带的分配系数Kd,由现场试验得到的延迟系数Rd推算的结果分别为:8.8×102~1.5×103、0.5~70和1.1×103~1.5×103mL/g,而实验室静态法测量结果分别为:5.4×103、82和7.4×103mL/g;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提示应用实验室静态法测量的Kd时,应考虑特定的场址条件与测量条件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对野外迁移示踪试验结果分析发现,85Sr在黄土包气带中的延迟系数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5)本项目开发的非平衡吸附模式和计算机程序一--NESOR,考虑了核素非平衡吸附和解吸的交换过程,与野外核素迁移试验测量结果符合得较好.(6)野外渗流试验表明,黄土垂直节理裂隙在非饱和流条件下不起导水作用. 本研究提供的技术方法,包括参数、模式和程序,不仅可用于废物的地质处置,对地矿、农业、环保、地下水资源研究、示踪技术和工程屏障效能研究也有应用价值.

关 键 词:低中放废物  处置  安全评价  黄土  包气带  60Co  85Sr  134Cs  核素迁移

STUDY ON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SHALLOW LAND DISPOSAL OF LOW-AND-INTERMEDIATE LEVEL RADIOACTIVE WASTE
Li Shushen,Wang Zhiming,Guo Zede,Li Zhentang,Zhao Yingjie,Li Shengfang,Hideo Kamiyama,Tadatoshi Yamamoto,Shinichi Takebe,Hiromichi Ogawa,Tadao Tanaka,Masayuki Mukai.STUDY ON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FOR SHALLOW LAND DISPOSAL OF LOW-AND-INTERMEDIATE LEVEL RADIOACTIVE WASTE[J].Radiation Protection,2000,20(2).
Authors:Li Shushen  Wang Zhiming  Guo Zede  Li Zhentang  Zhao Yingjie  Li Shengfang  Hideo Kamiyama  Tadatoshi Yamamoto  Shinichi Takebe  Hiromichi Ogawa  Tadao Tanaka  Masayuki Muka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