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子垃圾到生态恢复:全球视角下的电子垃圾不平等处理模式与景观干预方法研究 |
| |
作者单位: | 1.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香港 999077;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香港 999077;广州城市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2.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30;3.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园境建筑学部,香港 999077;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实验室,香港 999077 |
| |
摘 要: |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每年大量电子垃圾(废弃电气和电子设备)的产生,在发达国家尤其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由于缺乏相关环境法律和政策的保护且劳动力成本较低,导致发达国家将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出口至这些国家.在低技拆解这些电子垃圾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空气、土壤和深层地下水,污染饮用水和食物,并最终进入人体.由于经济和政策发展不均衡,产生电子垃圾最少的国家和地区(例如中国、印度、加纳等)反而遭受最大的损失.本文研究了全球范围内电子垃圾的生产、分布和流动情况,及其不平等的分布和处理模式;随后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国际电子垃圾回收政策,并讨论了非正规拆解行为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后,以中国贵屿为例,重点关注农田、河流和城市用地三种用地类型,从关键景观问题中总结出景观干预策略和方法,并将其实施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恢复和发展阶段.本文旨在从景观干预的角度,为全球电子垃圾污染地区的生态、健康和生计恢复提供研究和干预建议.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