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及GC-MS分析
引用本文:林源锋,付杰,鲁昊,田华,陈涛,何东平.不同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及GC-MS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8(1).
作者姓名:林源锋  付杰  鲁昊  田华  陈涛  何东平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嘉必优生物工程(武汉)有限公司;湖北天基生物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摘    要:为了研究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裂壶藻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纯藻体,再经过酶法破壁、冷冻干燥得到干藻体后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运用酸法、碱法和三氟化硼法三种甲酯化方法对藻油进行处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藻油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酸法、碱法、三氟化硼法分别鉴定出11种、19种和12种脂肪酸,占裂壶藻藻油总量的89.50%、97.88%和90.12%。其中酸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8.89%;碱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6.76%;三氟化硼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0.54%。所以,碱法相较于酸法和三氟化硼法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用于裂壶藻藻油的脂肪酸分析。进一步对碱法的甲酯化温度进行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时,DHA的相对含量为47.45%,藻油的甲酯化效果最好。这一研究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