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香辛料对酱猪肉中杂环胺生成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申霄婵, 李晓, 张羽灵, 徐令怡, 崔宇倩, 綦菁华, 王芳. 常见香辛料对酱猪肉中杂环胺生成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39(13): 243-24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8.13.044 |
| |
作者姓名: | 申霄婵 李晓 张羽灵 徐令怡 崔宇倩 綦菁华 王芳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产品有害微生物及农残安全检测与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06 |
| |
基金项目: | 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北京市农业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专项(5075237079/002)北京农学院食品化学教学团队项目。 |
| |
摘 要: | 本文探讨了不同添加量的7种香辛料(桂皮、甘草、红花椒、大料、丁香、良姜、草果)对酱猪肉中杂环胺生成的影响。分别单独添加0.05%和0.10%的7种香辛料进行猪肉卤制,并用LC-MS/MS法检测酱猪肉中9种杂环胺的含量。结果表明:只用蒸馏水煮的空白猪肉,杂环胺总量很低(8.71 ng/g);用酱油、料酒、盐和糖卤煮的对照猪肉中,杂环胺总量很高(225.29 ng/g),为空白组含量的25.7倍,含量最高的两种杂环胺为Norharman和Harman(分别为84.99 ng/g和140.21 ng/g)。所选的7种香辛料在低剂量0.05%水平下,除桂皮、丁香、良姜外,其他香辛料对杂环胺的生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而在0.1%水平下,除红花椒外,其他杂环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杂环胺的生成(p>0.05)。结论:酱油、料酒等调味料可以明显促进杂环胺的生成,0.1%香辛料对酱猪肉中杂环胺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丁香的抑制效果最好,0.05%和0.1%的丁香对杂环胺总量的抑制率分别为25.78%和36.21%。总之,香辛料对杂环胺的生成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作用,且不同香辛料抑制作用不尽相同。
|
关 键 词: | 酱猪肉 香辛料 杂环胺 |
收稿时间: | 2017-11-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工业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工业科技》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