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儿童自然教育空间体系化建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路径——以长沙市为例
作者姓名:沈瑶  谭芊  孙至喆
基金项目: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SHB016)
摘    要::“十四五”规划的儿童友好城市创建及“双减”政策明确了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与培养实践能力的战略方向,并对教育与城乡空间融合发展、儿童自然教 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基于教育学的教学三要素,探讨自然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其次,依据国土景观的“第一、二、三自然”层次,构建儿童自然教育空间 体系框架,并以长沙市为例,通过比对其自然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及自然教育基地空间,发现约90%的自然空间可转化为儿童自然教育场所,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 挖潜空间大;最后,通过对团队在长沙市3类自然空间中开展的自然教育活动实践案例分析,提出3种教学目的与教学三要素整合下的儿童教育活动分类,即“自 然启蒙”“劳动共生”“创育融合”,并指出未来儿童自然教育需在课程转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自然教育空间的体系化与可持续性教育发 展,实现城乡自然资源空间与教育空间的系统性整合。

关 键 词:风景园林  儿童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空间  自然教育空间体系  实践路径
收稿时间:2025-02-14
修稿时间:2025-03-10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园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园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