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低温贮藏过程中鱿鱼细菌组成的变化及优势腐败菌鉴定
作者姓名:沈萍  李学英  杨宪时  迟海  黄洪亮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 200090)
基金项目: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2012AA092303);农业部948计划项目(2011-Z12)
摘    要:将鱿鱼在0、5、10、15℃有氧贮藏过程中的细菌菌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鱿鱼贮藏初期其细菌组成较复杂,其中91.48%是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仅占4.26%,优势菌为气单胞菌(Aeromonas spp.)、浅黄金色单胞菌(Chryseomonas luteola)和假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p.),比例分别为27.66%、23.40%和17.02%。此外,还检测出一定量的洛菲氏不动杆菌(Pantoea agglomerans)、成团泛菌(Acinetobacter lwoffii)。0、5、10、15℃贮藏过程中,细菌菌相逐渐变得单一,假单胞菌上升趋势明显,达到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360、239、96、47 h,货架期终点分别为525、286、147、86 h。0、5、10、15℃贮藏较好品质期时,TVBN均值为(17.15±0.29)mg/100g,菌落总数为(5.89±0.40)Lg CFU/g,假单胞菌比例分别为84.09%、72.09%、65.52%和76.36%,平均比例为75.92%;货架期终点时TVBN均值为(30.05±0.92)mg/100 g,菌落总数为(8.33±0.30)Lg CFU/g,假单胞菌比例达到93.24%、90.53%、88.57%和81.95%,平均比例为87.63%。由此得出鱿鱼0~15℃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腐败菌是假单胞菌。

关 键 词:鱿鱼  低温贮藏  菌相变化  优势腐败菌  假单胞菌
收稿时间:2014-09-0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食品科技》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食品科技》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