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我国铀矿通风降氡的发展历程
作者姓名:李先杰  张哲  胡鹏华  陈刚  任建军
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 101149;核工业湖南矿冶局,长沙 410007
摘    要:通风降氡是铀矿辐射防护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我国铀矿通风技术的发展,以及通风与氡析出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我国铀矿通风技术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958—1965年期间通风降氡技术学习建立阶段,主要为学习引进前苏联的压入式通风方式;1966—1977年期间技术发展平台阶段,体现在以抽出式通风代替压入式通风的应用验证与经验积累;1978—1989年期间理论与技术发展阶段,提出了氡析出渗流-扩散规律与通风方式的相互作用理论,推动了铀矿通风防护技术的发展;1990—2002年期间停滞阶段,以减少通风防护投入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使铀矿通风防护技术研究处于停滞;2003—2016年期间强化发展阶段,以氡析出渗流-扩散规律指导不同采矿方法下的通风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目前,中国铀矿通风正在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通风降氡技术体系发展。

关 键 词:铀矿  通风方式  氡防护  历史
收稿时间:2019-11-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辐射防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辐射防护》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