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分类与分级评价
引用本文:卢双舫,李俊乾,张鹏飞,薛海涛,王国力,张俊,刘惠民,李政.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分类与分级评价[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3).
作者姓名:卢双舫  李俊乾  张鹏飞  薛海涛  王国力  张俊  刘惠民  李政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山东省致密(页岩)油气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利用高压压汞技术对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进行表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页岩油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及成储下限,建立基于测井资料进行页岩油流动单元划分的新方法。依据进汞曲线的拐点及分形特征,提出了适合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类新方案:微孔喉(小于25 nm)、小孔喉(25~100 nm)、中孔喉(100~1 000 nm)、大孔喉(大于1 000 nm),进一步按照页岩所含不同类型微观孔喉的数量将其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储集层,分级点对应的孔喉平均半径分别为150,70,10 nm。利用渗透率与孔喉半径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储集层分级评价的渗透率标准门槛分别为1.00×10~(-3),0.40×10~(-3),0.05×10~(-3)μm~2。利用同一水力流动单元内孔隙度、渗透率良好的指数关系,构建了由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流动带指数、划分页岩油流动单元的新方法。在东营凹陷的应用表明,所建立的标准可以应用于页岩油储集层的分级评价。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