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华为终端近日发布全新品牌理念“自在分享”,并推出华为“云服务”平台和首款“云手机”Vision(远见),,用户可在PC、手机和平板等多个平台实现信息同步备份、擦除等远程管理,云储存空间达160GB。  相似文献   

2.
林军 《IT时代周刊》2011,(16):77-77
8月3日,华为对外发布了首款云手机Vision(远见),该手机可以实现与PC、平板电脑等多个平台的信息同步备份和擦除,拥有160GB的云存储空间,成为华为云手机的亮点和卖点。  相似文献   

3.
徐勇 《中国新通信》2011,(17):61-63
如今,在智能手机领域,苹果一枝独秀,Android群雄并起,而曾被寄予厚望的国产手机则沉默不语。然而一时的沉默并不代表着不作为,云手机在这样的背景下横空出世——8月3日,华为发布了首款云手机远见(Vision),可以实现PC、手机和平板电脑多个平台的信息同步备份和擦除,拥有1 60GB的云存储空间。第二天,阿里巴巴发布了内置淘宝比价、口碑网、淘女郎等阿里旗下  相似文献   

4.
《数字生活》2011,(8):66-67
近日,华为凭借着精湛的工业设计与非凡的制造工艺,推出了一款内外兼修的"姜饼"手机华为C8800。这款全新的华为C8800手机不但拥有Android 2.3系统、3.8英寸大屏幕、800MHz的高通MSM7627T处理器等精良软硬件配置,更完美融合了华为"智汇云"、"全备份"等华为特色"云"业务,令用户的移动互联体验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5.
9月25日,华为在京举办了云手机赏鉴会,其第一款云手机“远见”(Vision)登台露面,与此同时,华为终端云服务Cloud也正式上线.“远见”采用了Android2.3操作系统,配备了3.7英寸的电容式多点触控屏,“云”功能是这款手机的主要特点,使用该款手机能够从“云”中将图片、视频、音乐和应用实现无线推送.  相似文献   

6.
《电信网技术》2012,(10):78-78
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近日发布最新核心网战略,在其当前统一的ATCA平台和领先的电信级中间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先进的"电信云计算"技术,实现核心网产品和解决方案到电信云平台的迁移,实现CT(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和IT(Information Technologies)的全面融合。华为核心网演进到电信云平台的关键创新,在于基于  相似文献   

7.
华为信息     
45 000名华为工程师体验"云办公":华为近日宣布,45 000名华为工程师采用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体验"云办公",华为"桌面云"成为全球最大的桌面云项目。随着华为的全球化,IT基础设施支撑着华为的市场、客户、供应链以及14  相似文献   

8.
第十三届华为分析师大会于4月11—13日在深圳拉开帷幕,共吸引全球500位左右的行业分析师、金融分析师、行业媒体和意见领袖等。华为IT产品线围绕开放云战略,与全球分析师和媒体共同探讨开放云架构的发展方向。基于Fusion Cloud统一云架构平台,华为可提供具备开放、混合和集成特性的端到端云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相似文献   

9.
倪兰  陈琛 《通信世界》2011,(28):22-23
终端计算能力的提高、3G移动宽带的发展促进了互联网应用场景的变革,消费者倾向于将在各个不同场景实现的业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即时实现,覆盖全部应用场景的"云手机"因此应运而生。云手机天然依存于网络、云服务平台,背靠云管端的ICT综合能力,这正是那些具备综合设备提供能力的终端商有能力、有优势,也应该及时杀入的领域。在这方面,华为成了先行者。  相似文献   

10.
《移动通信》2011,(1):95-96
华为终端近日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发布了业界首款深度融合QQ服务的智能手机HiQQ手机。据悉.HiQQ手机中整合了手机QQ、手机QQ空间、手机QQ浏览器、QQ农场和腾讯微博等十九种腾讯手机应用。与此同时,华为终端还正式发布“汇智·简悦”移动互联网战略,这项战略发布意味着华为将从B2B业务领域向个人消费者平台延展,即正式启动B2C业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推动,不仅加速光网覆盖进程,也给三网融合带来利好.稳定、高速的光网服务可更好的支撑各项对云服务,让更多的云应用落地,有了网络的支撑,各种业务可更好实现融合.意法半导体全球战略执行官、执行副总裁兼家庭娱乐及显示器事业部总经理表示,"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机顶盒电视间的多屏融合,家庭服务器和网关、OTT(互联网电视)/Android/HTML5等网络客户端设备及云计算,形成了三网融合的新趋势." 在云服务的主导下,三网融合的模式之一"多屏一云"的发展也水到渠成了.云平台+多屏融合的发展模式成为华为、百视通、联想、思科、TCL等厂商的布局新手段.借助云计算搭建的平台,媒体内容可以在不同屏幕间分发,多屏将实现无缝地连接,并且让管理更高效、成本更低,同时云计算平台还能支撑持续不断地云服务和云应用扩展.  相似文献   

12.
陈琛 《通信世界》2011,(28):23-23
相比传统智能终端,云手机最直观的特征是存储及处理能力的无限性,而云手机的这些特征也将逐渐改变用户的终端使用方式与体验。存储方面,云手机厂商将为用户提供远大于终端存储量的云存储空间。以华为推出的云手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华为AscendP1联通合约政策媒体沟通会上,记者看到该手机内置了华为基于Android4.0开发的EmotionUI,具有天天聊,可以查股票、问天气等功能的语音助手等。这些软件都是华为终端云业务部门的研发成果。 据悉,华为的天天聊、天天浏览器等天天系列互联网产品,都将随华为手机新系统界面EmotionUI一起在7月呈现给消费者,这将是华为互联网产品的首次集体亮相。 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通信企业发力互联网早已在进行。三大运营商建立应用商店、电子商务等基地,华为、中兴通讯等研发自有操作系统、打造互联网应用产品等。可以看出,在当前ICT融合趋势下,互联网与通信相互进入的尝试将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14.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和华为共同宣布,华为采用英飞凌XMMTM1100平台研发的手机已成功实现量产。和现有解决方案相比,该平台能够将手机制造商的系统成本(材料成本)降低20%。  相似文献   

15.
市场新闻     
《通信世界》2013,(8):10-10
华为携三网融合方案亮相CCBN2013本刊讯在CCBN2013上,华为全面展示了从融合业务、融合网络、广电云到机顶盒终端的广电三网融合解决方案。华为此次推出了广电云解决方案、新一代的IPQAM及接入网分布式CMTS新品和OTT机顶盒新品。另外,本次展会上华为还推出了基于云技术平台的电视台创新解决方案,逐步将电视台的办公网、制播网、新媒体网统一在云端。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华为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与腾讯云物联网平台终端设备接入的安全性,提出了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的物联网架构。基于云平台的可信物联网安全架构在继承了传统云平台的物联网架构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可信计算中可信启动、安全存储、可信网络连接等优势,保障了数据的安全采集和传输。  相似文献   

17.
企业窗口     
《广播电视信息》2014,(6):101-111
正创新ICT成为"全媒体"源动力——华为携手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全球"2+7"分布式云数据中心6月12日,华为携手凤凰卫视在北京举办"凤凰卫视华为全媒体云数据中心"峰会,凤凰卫视资讯台助理台长龙琳和华为企业BG 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何达炳,联合发布了凤凰卫视全球"2+7"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本次峰会以"创新ICT,全媒体源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业界动态     
《通讯世界》2012,(8):75-78
华为4核手机——"i·享"发布2012年8月16日,华为终端一举推出了3款重磅智能手机,这其中包括备受期待的华为4核手机——"i·享",Ascend D1厚电版以及华为Ascend D1白色版。三箭齐发,充分见证了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厚积薄发,同时也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强势掀起了"第一"飓风。华为4核手机采用的是海思K3V2Hi36201.2GHz4核处理器,手机命名为"i·享",这是国内第一款采用自有核心技术的手机,也是中国第一款搭载自主设计4核处理器的手机。海思  相似文献   

19.
《数字生活》2011,(12):54-55
随着"云"的蔓延,各大电视厂商都在相继推出各自的云电视产品。创维新推出的酷开云电视E83RS系列,以众多突出优势,在现今的电视卖场中独占鳌头。云平台,无限未来创维酷开云电视E83RS系列以云平台为基础,云端服务器为后台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源整合,可实现云空间、云服务、云浏览、云搜索等应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的可扩展平台。创维酷开云电视E83RS系列为每个用户提供5G独享高容量存储云空间,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脑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随时上传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数据中心向集中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下,如何在"云化"中保障现有业务平滑切换到云平台,实现数据中心内部网络的端到端安全,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IETF ARMD工作组联合主席、华为企业数通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