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ZF公司9HP九速自动变速器(9AT)为研究对象,该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由4个简单行星排和6个换挡元件组成。分析了9挡自动变速器的各挡动力传递路线,建立了各行星排的运动规律方程式。利用执行元件的动作顺序建立起约束条件,通过联立运动规律方程组,求解出各挡传动比公式。通过分配的传动比计算验证了传动比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以Lepelletier 6速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该变速器通过5个不同换挡执行元件的组合,可以实现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首先研究了各挡的运动规律和各个工作元件之间的运动关系,然后运用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和单排双行星齿轮机构一般运动规律的特性方程式,列线性方程组求解出了各挡的传动比。为后续自动变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詹长书  田富伟 《机械传动》2020,44(5):166-170
以ZF公司的8速自动变速器8HP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自动变速器的各挡动力传递路线。该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由4个单行星排和5个换挡元件组成。利用杠杆法基本理论,建立了各挡的等效杠杆图,计算了各挡传动比公式。研究结果为自动变速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玲琳  陈奇 《机械传动》2012,36(2):46-49
以CR- CR双排行星齿轮机构四挡自动变速器为例,运用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一般运动规律的特性方程式对该类变速器进行运动分析,采用啮合功率法将行星齿轮机构转化为定轴轮系机构,对自动变速箱的传动效率进行计算.所述方法为其进一步自动变速箱的结构改进和性能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汽车自动变速器多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并有向多挡化发展趋势,有效分析和设计多挡变速器传动机构的方法是广大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基于杠杆法对ZF新开发出的9速自动变速器的四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结构和传动方案进行了分析,进行各挡传动比计算。不改变原结构,增加一个制动器,使原变速器具有3个后挡,扩展了变速器的变速范围。为多挡自动变速器传动方案设计及结构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变速原理为依据,结合行星齿轮自动变速器机械传动系统结构,分析各档位的工作元件,并计算传动比,此分析方法对人们学习或研究自动变速器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挡辛普森自动变速器行星传动,接合元件种类多,整个机构结构很复杂。为此,阐述了四挡辛普森自动变速器格挡位动力流及执行元件的工作情况,特别是对不容易理解的几个执行器做了详细阐述。为四挡辛普森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汽车自动变速器多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并有向8挡发展趋势,三排并联行星齿轮机构最多能实现6个前进挡。基于杠杆法对三排行星齿轮机构的混联方式的传动方案进行详尽分析,得出三排行星齿轮机构的混联方式可以实现7~8个前进挡的传动方案一般规律,并通过实例证明其分析的正确性。为多挡变速器开发研究提供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行星变速机构是自动变速器的核心组成,是决定自动变速器性能的关键部件。以CX31自动变速器的三行星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单排单级和单排双级行星排的运动特性方程为依据,分析了该机构行星排的组合方式及特点,计算了其传动比。以不改变各挡变速比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三排单级式组合结构的特点及可行性。为自主设计重型车辆自动变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机械传动》2014,(1):147-149
行星变速机构是自动变速器的核心组成,是决定自动变速器性能的关键部件。以CX31自动变速器的三行星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单排单级和单排双级行星排的运动特性方程为依据,分析了该机构行星排的组合方式及特点,计算了其传动比。以不改变各挡变速比的条件下,对比分析了三排单级式组合结构的特点及可行性。为自主设计重型车辆自动变速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轿车自动变速器机械传动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等效杠杆法分析了行星变速器的档位及传动方案,对轿车自动变速器机械传动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各国生产的轿车自动变速器机械传动方案进行归纳,寻找满足设计要求的各种可能方案,为国内自主开发自动变速器作准备  相似文献   

12.
刘晋霞  刘磊  王爱波 《机械传动》2021,45(3):127-133
为有效降低整车油耗,研制传动比间隔合理的多挡四排行星齿轮机构(PGM)自动变速器(AT)传动方案成为新的趋势。基于杠杆法原理,在分析单排与三排并联PGM的输入、输出位置及接合元件布置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由单排与三排并联PGM串联(简称为“单串三并”)的结构杠杆图;通过对“单串三并”转速线杠杆图的分析,根据AT的设计要求,筛选出5种合理的传动方案;根据接合元件工作情况与接合元件及挡位数进行对比,优选出最优传动方案。将该最优传动方案与克莱斯勒45RFE AT相对比,在45RFE AT的基础上增设1排PGM,即可设计出挡位数更多、性能更优的AT传动方案。与2个双排并联PGM串联形成的四排混联PGM AT传动方案相比,增加了2~3个前进挡位,降低了换挡控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吴心平  李玉生  贾振华 《机械传动》2012,(7):99-101,122
基于矩阵理论对AA80E型自动变速器进行了传动分析,通过对三排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行星排之间联结、换挡约束进行研究,提出了用联结矩阵、约束矩阵和传动矩阵构建数学模型并使用Mat-lab进行传动分析的方法。基于矩阵理论与Matlab的传动分析方法,为研究复杂行星齿轮变速机构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耿婷  韦玉庭  邓爱平  丁江 《机械传动》2021,45(3):104-110
针对一种以线齿轮为核心传动元件的行星线齿变速器,研究了装配误差对其传动精度的影响。介绍了该行星线齿变速器的结构组成及不同传动方案的特点,建立了轮系空间啮合坐标系,以及啮合时线齿行星轮、线齿太阳轮以及外线齿圈的参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外线齿圈与线齿行星轮之间以及线齿行星轮与线齿太阳轮之间的角度误差和位移误差的产生原因,并采用齿面接触分析方法(TCA),对行星线齿变速器的装配误差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星线齿变速器的装配中,绕水平轴旋转的角度误差、外线齿圈纵截面内的位移误差以及线齿行星轮横截面内的位移误差,对传动精度有较大影响。研究对该行星线齿变速器的设计和装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风力发电系统中广泛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在CAD软件中很难实现行星齿轮快速、精确的装配。基于齿轮啮合原理,讨论了行星齿轮传动的均布安装条件,确定了各行星轮的位置和方向。并利用SolidWorks中方程式的功能,制作了适用于快速完成行星齿轮传动装配的模板。该方法也可适用于其他CAD软件,具有容易实现、方便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带有圆锥齿轮的复合行星传动进行运动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虚功率理论分析该复合行星传动在不考虑啮合功率损失和考虑啮合功率损失时的功率流,在定义速比与转矩比的情况下,获得复合行星传动效率表达式,进一步研究速比、转矩比和啮合功率损失系数及几何参数比对复合行星传动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开展相关试验验证。理论分析表明:在复合行星传动啮合功率损失系数和几何参数比被确定的情况下,复合行星传动效率随着转矩比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速比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在复合行星传动速比和转矩比及几何参数比被确定的情况下,各齿轮副的啮合功率损失系数对复合行星传动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在复合行星传动速比和转矩比及各齿轮副的啮合功率损失系数被确定的情况下,复合行星传动效率随着几何参数比的增大而增大。传动效率试验表明:选用高精度等级的锥齿轮、增大复合行星传动机构的转矩比及其行星轮的节圆半径可提高复合行星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三自由度行星变速器传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一种三自由度行星变速器方案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对行星变速器的档位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轿车4档自动变速器基本接合元件的布置形式,分析了行星排之间的构件连接形式,明确了变速器的输出构件只能取齿圈或行星架,给出了4档轿车自动变速器可行方案的运动简图。  相似文献   

18.
齿轮机构作为自动变速器的核心部分,对自动变速器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其动力传递路线原理,将会加大自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难度。通过分析齿轮机构动力传递路线,为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行星齿轮变速器的功率流与效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效率是行星齿轮传动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因此,对行星齿轮传动,特别是机构比较复杂的行星齿轮变速器,需要有一个通用的效率计算方法。本文讨论了适用于行星传动计算效率的通用公式,叙述了功率流图的绘制方法,以及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