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维速度场的平滑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维速度场平滑是一种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三维速度场处理方法,其作用在于提高三维速度场的精度。本文介绍一种“圆环形平滑”的三维适度场平滑方法,首先是以平滑点为圆心,用不同半径将速度网格划分成若干个圆环形区域,并用最小平方法求出每个圆环内速度值对平滑点的估计值,然后将这些估计值连同平滑点的原速度值通过不同的权函数相加,求得平滑后的速度值。文中对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显示出三维速受场平滑对提高三维地震资料处理的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神经网络识别地层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永香  侯庆功 《测井技术》1994,18(6):424-430
引入了一种改进的BP算法,用于由测井资料识别地层特性。主要讨论了地层岩性和含流体性质的识别问题,并指出了提高该方法实用效果的专业性措施。通过实际资料的批量处理解释实例,证明运用本方法能加快敛速度和改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地震勘探的井位论证中钻前准确地预测速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获取地层速度的方式有不同的方法:井孔速度、地震密点速度(预探井附近多个位置处理速度谱上拾取的叠加速度)。一般情况下会用预探井位附近的地震密点速度来求取时深关系用于钻前预测,而在涠西探区复杂断块的应用中发现地震密点速度要比井孔VSP速度偏大导致预测深度偏深,也就是说预测的误差会更大。不能使用地震密点速度进行钻前预测。为此由已钻井VSP速度和层位约束建立三维速度模型,从速度模型中提取预探井点速度来开展时深转换。而实际钻井表明:对于涠西探区复杂断块构造,用速度模型提取的井速度比预探井点处地震密点速度更接近实际钻井速度,预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针对地质地震特点复杂地区要使用适合该地区的速度进行预测,尽可能减少预测误差,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莺歌海盆地,地震模糊区的成像一直是勘探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998年在该地区采集了多波地震资料,通过对P-SV波的处理,在模糊带成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1]。在对常规P-SV波处理中的偏移技术等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SV波叠前偏移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将输入道分选成共转换散射点道集(CCSP),在CCSP道集中,双程旅行时和等效炮检距之间满足双曲线关系,故而使得常规处理P-P波的Kirchhof叠前偏移在此也可以运用,至于速度分析它也可以运用P-P波的速度分析方式来进行,因此采用该方法简化了转换波的处理,同时也提高了P-SV波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前使用的常规DMO数据处理方法忽略了速度的影响,认为DMO处理对速度不像全偏移那样敏感。但实践证明,在某些情况下作DMO处理必须考虑速度的影响,否则会给地震成像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本文从共反射点时距曲线方程出发,导出了类似于常速DMO公式的变速DMO公式(与Hale等称之的squeezingDMO相类似)。该方法是对常速DMO方法的一种修正,计算效率与常途DMO相当,但处理效果要好于常途DMO方法。理论与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速度随深度变化地区的大倾角反射成像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 ,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做法 ,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 ,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的时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 ,获得的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的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对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 CRP道集速度分析的时距关系方程式 ,从而为 DMO后的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库车山地复杂构造准确成像的较好方法,但其对速度精度要求较高,在地震数据信噪比低、速度模型不准的情况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并不理想,因此,叠前时间偏移仍是认识该区构造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际资料处理,认为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库车山地的应用的关键点是起伏地表地震旅行时的估算和求取准确的均方根速度:前者包括从近地表面开始计算每个成像点的t0时间和该成像点道集中炮检点的旅行时;后者主要是精细的速度分析和速度扫描。该方法在库车山地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三参数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尘  瞿国平 《石油物探》1994,33(3):68-76
本文了三维速度分析和基本原理和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的重要性,以及该方法的实现过程-三参数速度分析方法,详细地讨论了三参数速度分析在程度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技巧。通过对方法的理论证明,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处理,将其解释结果与测井资料(速度测井、倾角测井)对比,两者基本吻合,本方法具有精度高,可信度强,实用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地震振幅数据线性反演的有效方法。文中采用渐近射线理论(ART)进行正演问题的参数化。指出同时使用运动学与动力学两种数据可以导致模型参数更好的分辨,并能描述诸如密度、横波速度以及常见纵波速度计算等附加信息。程序对采用首波、一次和多次反射波,含有低速层和多个激发点的层状和水平结构地层模型作了试验。对相对简单的模型取得的良好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进一步应用于更实际和更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一种处理方法,该方法已成功地利用控制增益处理(亮点?),连续速度分析和速度滤波消除多次反射波。在多次反射严重的地区,一般的迭加前反褶积不仅能使一次波能量变坏,而且改变了一次波的相对振幅。本文所介绍的方法不用扰乱一次反射波的相对振幅就能消去多次反射能量。通过应用作者设计的和改进了的独特的速度滤波完成了对多次反射的消除。在每一共深度点上反复确定滤波器参数,并从多次和一次波速度直接转换过来。滤波系统为迭代的收敛系统,它相继消去各种多次反射波,且一次反射波的质量降低的最小。介绍了加拿大沿海典型地区的例子。  相似文献   

11.
双参数层析校正的聚焦深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前偏移速度分析的难点是速度模型的迭代修正。本文以深度聚焦分析和双参数反射层析成像两种不同的速度估算方法为基础,通过时移,利用克希霍夫积分法深度偏移获取深度聚焦分析面板,利用CRP层析成像方法来调整速度和深度模型,不仅克服了常规深度聚焦分析中模型修正公式的三个基本假设条件(小倾角反射层、小偏移距和简单上覆层)的限制,而且推出了一种新的地震速度估计和修正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聚焦深度分析和CRP射线追踪来获得剩余时差,避免了叠前反射层析成像繁重的旅行时拾取工作。从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看,本文方法对常规速度分析难以处理的速度横向剧烈变化和复杂上覆层问题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双聚焦成像理论,本文提出一种共聚集点(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方法,用于建立初始成像速度模型,完成从时间层位到深度层位、从时间域速度场到深度域速度场的转换。该方法根据旅行时相等原理确定地层速度,以成像质量最优作为速度正确性的判别标准。根据时间解释结果计算CFP响应曲线和时移曲线是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方法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关键一环,也是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新贡献。此方法具有实现灵活、过程稳定、分析结果比较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大庆地震数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速度建模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地震波属于应力波和弹性波,其波速与介质密度和介质压缩系数密切相关。计算单相介质的地震波速有理论公式,而计算双相介质的地震波速却没有理论公式,现有的经验公式和物理模型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夸大了孔隙度对地震波速的影响。根据研究,地层双相介质可以视为拟单相介质,因此采用单相介质的地震波速计算公式对其波速进行计算,只是计算时需采用基质和孔隙流体的平均参数。根据计算分析,在地层孔隙度范围内,孔隙度对地震波速的影响并不大。本次研究为确定地震波速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展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转换波速度估算和深度成像新方法——拟偏移距偏移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成像已经成为P波数据的重要工具。从最近的研究来看,深度成像对转换波资料更为重要。叠前深度偏移虽然是最好的成像方法,但不足之处是要求有精确的初始速度模型,否则,深度偏移的结果还不如时间偏移好。Wang Weizhong和Long D.Pham等提出了一种转换波叠前成像和速度分析的新技术——拟偏移距偏移法(POM)。这种方法与等效偏移距法(EOM)不同的地方是对偏移距的定义不同。POM法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初始速度,同时还可以简化转换波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15.
双平方根算子波场外推叠前偏移速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波场外推的叠前偏移具有较好的成像精度,但其成像精度又建立在精确的速度模型之上,利用叠前偏移对速度的敏感性来建立较好的速度模型是精确成像的重要保证。基于双平方根算子的波场外推,探讨了一种新的适应横向变速的叠前偏移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共中心点一半偏移距域中进行波场外推,然后根据波场外推的结果建立速度能量图并拾取速度信息,这个过程可根据需要作若干次迭代。对该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设计了点散射体的常速模型和变速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具有适应横向变速和倾角变化及计算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油气储层的敏感性评价是合理制定钻采技术措施和储层保护原则,防止储层伤害的基础,而储层临界流速的确定又是其他敏感性评价的前提。流速敏感性评价通常采用模拟地层水进行,而对于气藏,尤其是煤层气的开采不同于常规油气储层,大多渗透率低,且存在排水和采气两个环节,因此现有的液测岩心流动实验的评价方法无法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流速敏感性评价。为此,以动能定理为依据建立了“气液等效”的流速敏感性评价新方法,使得气测法和液测法取得的临界流速能够进行等效替代,并充分考虑气体滑脱效应,推导出了气测法确定临界流速的计算方法,从而建立了煤层气储层流速敏感性气测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气测法能够应用于流速敏感性评价中,且临界流速的推导结果与液测法结果误差在20%以内,具有较强的参考性,适合于煤储层的流速敏感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基于Eaton法的孔隙压力预测需要高精度的深度域层速度模型作为保障,但常规层速度建模方法的精度很难满足孔隙压力预测精度的需求。针对泥岩欠压实异常高压地层低速的特点,创新提出炮域速度相干反演方法进行初始速度模型建立,基于ADCIGS(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剩余曲率分析方法进行速度收敛,基于层位约束的网格层析成像方法进行局部修饰,利用上述的3种方法组合成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异常高压地层层速度建模技术流程。利用新建立的层速度建模流程对渤海M工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深度域层速度场建模及孔隙压力预测工作。基于新流程得到的层速度模型与已钻井声波测井速度吻合度非常好,新流程得到的层速度模型计算的孔隙压力系数与已钻井古近系实测压力点完全吻合,其精度远远高于常规方法。由实际数据应用证明,基于高精度深度域层速度建模的孔隙压力预测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该方法能够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预测孔隙压力的精度,从而保证钻井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一种高精度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广义屏偏移加Born反演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中,速度是最关键的成像参数。首先分别对各种求取速度的方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然后按照判断速度正确性的不同标准将求取速度的方法分为3类:第1类是以正演结果与实际数据的拟合最优作为判断标准;第2类是以成像质量最优作为判断标准;第3类是解析类型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逆散射理论反演慢度扰动的方法和双域偏移成像方法在理论基础上有相当的一致性,所以在利用波形信息的高精度速度分析中可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了一种将广义屏偏移与Born反演结合在一起实现速度分析的新思路。该方法保证了速度分析和偏移在理论基础上的一致性,能够充分发挥波动方程偏移在振幅保真方面的优势,是一种稳定的、高精度的速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构造复杂地区地震资料速度和成图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前的地震资料解释、速度分析、时深转换往往在一个解释软件上完成,而每个软件都有其优缺点,对于构造复杂地区来说,只用一个解释软件进行构造成图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对Geo Quest和Landmark解释软件中的两个绘图模块CPS- 3和Z- MAP Plus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速度分析模块In Depth的功能进行了完善,实现了两绘图模块间的数据传输。在地震剖面的基准面与速度谱的基准面不一致的构造复杂地区,提出了一种时深转换及构造成图新方法:在In Depth模块中建立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场,时深转换在速度谱基准面上完成,结合绘图模块CPS- 3和Z-MAP Plus优势来编制构造图,并利用Earth Vision可视化软件对构造成果图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此方法首次应用于C工区,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牙轮钻头的破岩过程中,影响牙轮转速的因素非常复杂,因此,研究牙轮钻头的轮头速比对岩石破碎机理研究和钻头设计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结了国内外以力矩平衡、最小功原理等为代表的几种牙轮钻头轮头速比模型的建模理论及其优缺点。通过分析台架试验数据,发现影响轮头速比的主要因素是外齿圈和次外齿圈的齿数、每颗触底齿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力、钻压及岩石的硬度。在此基础上,假设牙轮是对称结构、牙轮轴心线为牙轮中心惯性主轴,考虑影响轮头速比的钻头结构参数、钻压和岩石硬度等主要因素,建立了一种基于转动定律的牙轮钻头轮头速比仿真模型。采用数学回归方法对台架试验数据进行处理,求得了所建仿真模型的相关系数。对比分析发现,所建仿真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台架实物试验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说明所建仿真模型可以用来计算实际钻头或仿真钻头的轮头速比,为牙轮钻头破岩机理分析和建立钻进仿真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