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采用高温碳化法、氢氧化钾活化等手段,制备出具有较好充放电性能与循环稳定性的玉米芯基生物质活性多孔炭。探究了碳化温度和无机碱质量占比对玉米芯基多孔炭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比表面积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化与活化温度为900℃时,基炭材料与无机碱质量比为1∶2时,该玉米芯基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591.8 m2/g,在电流密度0.2 A/g时其比容量达到168.6 F/g,在电流密度0.5 A/g时其比容量为159.5 F/g。该生物质活性多孔碳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储能性能,对超级电容器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湿化学方法,以碳酸钾和钼酸为原料,聚乙二醇为分散剂和螯合剂,制备了K0.9Mo6O17前驱体。在碳粉保护环境及500℃温度下对所得前驱体进行煅烧后,获得了K0.9Mo6O17粉体。最后,利用此粉体制得了导电陶瓷。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XRD、SEM、电化学测试系统等仪器研究了材料的相组成、微观结构及导电性。结果表明,K0.9Mo6O17粉体和陶瓷体均具有单斜晶系结构;该多晶K0.9Mo6O17陶瓷材料的室温电导率达到了0.1S/cm,且其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利用电子跃迁和晶体场理论对K0.9Mo6O17陶瓷的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方楚  金家富  潘旷 《电子工艺技术》2021,42(2):63-65,83
电子器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要求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证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导电胶作为电子器件封装中最为常用的材料之一,在复杂环境中其性能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从形貌和导电性能两个方面研究导电胶在复杂环境下的性能变化,通过设计试验实施并模拟各种复杂环境,结果表明:温度冲击和随机振动对导电胶的微观形貌几乎不发生影响,而固化压...  相似文献   

4.
中介相碳小球(MCMB)的碳化和石墨化产物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其产物结构直接影响电极性能。本文主要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同时配合透射电镜(TEM)以及密度测定研究了MCMB及其不同温度下的碳化和石黑化产物0.5μm以下颗粒的大小、形貌、结构的变化。结构表明:2800℃的碳化产物,颗粒体积最小,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在用热丝化学汽相沉积(HFCVD)法沿Si(111)晶面异质生长SiC薄膜的过程中衬底碳化工艺对SiC成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谱(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等分析手段,对衬底碳化进行研究。并对典型工艺条件(钨丝温度2 000℃,衬底温度800℃,衬底碳化时间5 min)下制备的样品的碳化层进行分析,得出其厚度约为20 nm,由富C的3C-SiC层,3C-SiC层和含C的Si层组成。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的中药废渣作为前驱体,Ni(NO3)2为原位造孔剂,尿素为氮源,采用水热法进行氮原子掺杂改性,再经预碳化-活化法制备氮掺杂生物质碳(Ni-N-CMW)。研究表明制备的生物质碳材料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改性掺杂的生物质碳材料Ni-N-CMW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234.17 m2·g-1和1.86 nm。对生物质碳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氮掺杂改性生物质碳材料比电容为405 F·g-1,明显高于未掺杂的生物质碳(256 F·g-1),且在电流密度增加至8 A·g-1时,Ni-N-CMW比电容依然能达到332 F·g-1,电容保持率高达82.1%。除此之外,在5000次循环充放电结束后仍能保持91.2%的比容量,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回收利用中药废渣的方法,而且为进一步发展中药废渣在电容器电极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首次采用冷冻煅烧法制备NiO/Ni纳米复合材料,重点考察不同冷冻温度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冻温度的降低,结晶过冷度增大,材料的粒径不断减小并且趋于均匀化,比表面积单调增大。当冷冻温度为-20℃时,材料平均粒径为20~50 nm,比表面积达到337.6 m^2/g。同时,纳米Ni单质的引入也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比电容达到820 F/g,所制得NiO/Ni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材料制备的能耗,为NiO/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近年来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进展。从掺杂网状结构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以及球形、棒状和空心LiFePO4的制备几个方面,对不同形貌与结构的LiFePO4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与讨论。碳掺杂可有效提高LiFePO4的导电性,并抑制粒径的增大;减小材料颗粒的粒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颗粒的比表面积,有效减小电荷的移动距离,提高参与电化学反应材料的比例;而材料的特殊形貌有助于形成导电网络,对其导电性能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综上所述,通过减小颗粒的粒径、提高比表面积、掺杂导电剂以及制备更易形成导电网络形貌的材料,是获得优良性能LiFePO4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涂层材料的织构对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涂层材料的化学组成及其微观结构无疑会对其红外发射率产生大的影响,但很多人往往不重视它的织构因素所起的作用。由于材料的许多光学性能与其表面状态和体因素  相似文献   

10.
烧结温度对厚膜电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显  朱耀寰 《电子器件》2012,35(4):394-398
以钌系R-2200厚膜电阻浆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工艺因素对其阻值及电阻温度系数(TCR)的影响。利用导电机理模型和液相烧结模型,说明了烧结工艺对钌系厚膜电阻性能的影响。实验数据与SEM表明:厚膜浆料烧结温度在875℃时,结构均匀且致密性好;烧结温度过低时,结构不稳定,功能相没有形成导电网络;而烧结温度过高时,RuO2晶粒异常长大,导电链断裂,势垒升高。  相似文献   

11.
高温诱致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劣化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观测及压汞试验等微观测试手段,对高温下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劣化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温度不断升高,水泥浆体表面热开裂由表及里不断延伸、发展,水泥水化产物持续分解,使得水泥浆体内部孔不断粗化,微观结构劣化越来越严重,承载能力持续下降。水泥浆体微观结构劣化从50℃开始萌芽,300℃以后劣化加剧,500℃是水泥浆体的极限承载温度。在温度影响下水泥浆体内部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是导致水泥基材料微观结构劣化的本质原因,300℃以后硅酸钙凝胶的持续分解、胶结能力的不断下降以及氢氧化钙的高温分解等化学劣化作用是导致水泥浆体劣化加剧的主要原因,其中硅酸钙凝胶的分解是关键因素。高温对氢氧化钙的劣化影响在300℃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2.
TiO2添加对Bi2O3-ZnO-Nb2O5系介质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TiO2到β-Bi2O3-ZnO-Nb2O5(β-BZN)中,同时减少相应的Bi2O3的含量对BZN介质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TiO2添加到β-BZN中,材料的结构和性能都有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TiO2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相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低对称的单斜焦绿石结构β相转变为高对称的立方焦绿石结构α相,因而材料在微波频段下的介电性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介电常数比纯β-BZN有了显著提高,且随着TiO2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先增加后减少,温度系数则由正温度系数转变为负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掺入石墨和碳纤维对混凝土微观形貌和宏观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导电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和电阻率,通过SEM观察导电混凝土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石墨可以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电阻率,但对抗压强度有不利影响.只有当石墨掺量高于2%时,导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才会随着碳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且石墨的层片状结构形貌明显,石墨片之间的片状连接状况较好.当碳纤维掺量为0.8%时,碳纤维与石墨和水化产物之间形成了致密的连接.复掺石墨和碳纤维能够形成致密和较为完整的导电网络,并且有利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子束沉积方法制备了PdCx纳米结构,并对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X)分析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组成,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纳米结构的尺寸大小,利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分析了材料的原子结构。采用电阻桥测试了PdCx纳米结构的电阻,在低温保持器(OXFORD2)中对其电子传输性能进行了测试。X射线能谱仪(EDX)检测结果表明,该纳米结构金属含量低,表现出非金属性。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检测结果表明,其为PdCx多晶纳米结构,与所观测到的电子输运性能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采用飞秒激光对铜离子前驱体薄膜进行激光直写,原位还原得到铜纳米颗粒并连接形成导电铜微结构。实验研究了激光功率对铜微结构物相成分、微观结构及导电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利用COMSOL仿真软件模拟了飞秒激光辐照下铜纳米颗粒二聚体的电场分布及温度场分布特征,计算了不同功率单脉冲激光对铜纳米颗粒电子温度及晶格温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激光诱导表面等离激元效应可实现对纳米颗粒的局域加热。当激光功率为960 mW时,纳米颗粒热点区域的晶格温度最高为698 K,纳米颗粒出现表面熔化现象,可实现颗粒间的连接。随着入射激光功率的升高,晶格温度升高,颗粒间连接程度提高,与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SnO_2导电陶瓷,研究了Li_2CO_3掺杂量对SnO_2导电陶瓷的导电性能和体积密度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Li_2CO_3的掺杂不改变SnO_2导电陶瓷的晶体结构,在一定的掺杂范围内有利于晶体的生长。随着Li_2CO_3掺杂量的增加,SnO_2导电陶瓷的电阻率先降低,然后升高;体积密度先增加然后减小。当烧结温度为1 350℃,Li_2CO_3掺杂量为质量分数0.7%时,SnO_2导电陶瓷的综合性能较好,体积密度为5.027 g/cm3,电阻率为5.638×10–3?·cm。  相似文献   

17.
钼的熔点是2980K,有较好的室温加工性能,同其它难熔金属相比密度小,为10.22g/cm^3。钼作为高温结构材料的主要障碍是在0.5Tm以上温度时强度较低。目前发现弥散强化是提高难熔金属强度的有效方法^「1-3」。碳化铪(HfC)的结构类似于氧化钠(NaCl)所有碳化物中它熔点最高,对于钼来说是一种理想的强化剂。以前的研究表明弥散粒子HfC能使钼的再结晶温度提高600K^「4」。因此,在高温应用  相似文献   

18.
混合电导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些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和电子导电性能,这种物质被称为混合离子一电子导体,即混合电导材料。此类材料可以是单相材料,也可以是复相材料。通常制成薄膜状或管状,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氧传感器的电极材料,也可以作为透氧膜材料。文中介绍了混合电导材料的结构、粉料及坯体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沉积纳米尺度金属膜制备电子纺织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居霞  魏取福   《电子器件》2007,30(6):1988-1990
针对现有电子纺织材料存在的刚性大,织造性差或是加工工艺复杂,易产生污染等问题,研究和开发基于聚合物纤维,具有工业应用前景,以低温磁控溅射表面沉积技术为工艺的新型电子纺织材料的加工方法,分析探索在聚合物纤维表面构建的功能性镀层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在纳米尺度上研究了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铝、铜、银)镀层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电子纺织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柔性透气的新型电子纺织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会拓展纺织材料在电子产品,通信产品,医疗用品和文化娱乐等许多领域的应用,推动基于纺织材料的计算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传感技术集成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掺杂比与热处理温度对锑锡氧化物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水热法制备锑锡氧化物(ATO)粉体,运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X射线衍射(XRD)等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掺杂比、热处理温度等工艺条件对ATO粉体结构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粉体仍为四方相的金红石结构;锑锡掺杂比(摩尔比)为11%时达到最佳导电性能,随掺杂量增加,粉体晶粒度变小;随热处理温度升高,电阻值降低,粉体晶粒度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