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港油田风化店有些井在某些地层钻井施工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井漏,部分井还因井漏导致了井下事故的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枣89区块井漏发生的地层原因和漏失特点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现场防漏、堵漏的施工技术,为今后该区块钻井防漏、堵漏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顺北区块钻井项目施工中,二叠系的井漏复杂情况较多,漏失量大,易发生再次或多次漏失,严重时导致井壁垮塌掉块卡钻,致使井下复杂情况高发,给钻井工程带来损失,影响了该区块的勘探开发速度。二叠系火成岩发育,地层裂缝发育,地层破裂,钻井时井下复杂主要表现为漏失。针对此问题开展了顺北地区二叠系井漏复杂分析,结合顺北区块施工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二叠系地层特点,分析了该区块的二叠系钻进难点,总结了随钻堵漏技术具体的施工措施和不同漏速下的堵漏方案.经过实践验证,该综合防漏堵漏对策能有效减少井漏复杂,提高堵漏效率。  相似文献   

3.
宁216H39-3井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结合部,川南古坳中隆低陡弯形带与娄山褶皱带之间,其构造特征为集二者于一体的构造复合体。长宁区块岩性以碳酸盐为主,灰岩、泥岩、砂岩、煤层、燧石结核和石膏层均有分布,地层较为复杂。同时由于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区块内裂缝、断层、破碎带等非常发育,钻井施工中存在极大井漏风险,且漏失量动辄成百上千方,防漏堵漏难度很大。本井二开采用盐水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发生多次井漏,总漏失量达2700多方,本井综合采用多种防漏、堵漏技术和工艺的具体实践,基本保证了钻井施工顺利进行,对本区块其他井的防漏堵漏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合川001区块钻井漏失情况高发,漏失量及漏速大小不一,堵漏消耗了大量钻井时间和成本,处理不当还会发生漏溢转换等更为复杂的工程事故。总结分析已钻井井漏的原因、特点和防漏及堵漏工艺,为该区块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井漏是西藏伦坡拉盆地钻井施工面临的主要难题,该区块易发生砂岩孔隙漏失和裂缝漏失。针对井下漏失特征,提出了当量漏孔面积的概念,对伦坡拉盆地漏失孔隙和裂缝的几何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了砂岩孔隙及裂缝的漏失机理,结合地层孔隙的几何性质优选合适的堵漏材料,并制定出一套适合该地区的堵漏工艺。西伦四井的现场应用表明所优选的堵漏材料及所制定的防漏、堵漏工艺适合该区块地层,具有重要的研究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伟 《钻探工程》2023,50(5):153-158
川南区块深层页岩气井技术套管井深在2600~2900 m,通过前期11井次的技术套管固井施工,发现该区块技术套管固井主要难题为发育多套气层,浅层气活跃,同时茅口组易漏失,固井过程中压稳与防漏矛盾突出。本文系统分析了川南区块页岩气技术套管固井面临的主要难题,通过开展易漏地层堵漏后承压能力研究,水泥浆及浆柱结构设计,注替排量设计,压稳辅助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川南区块页岩气技术套管多套气层固井压稳防漏的工艺技术,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页岩气生产井投产前,都要进行大规模分段压裂,生产套管必须能承受不低于90 MPa的施工压力。2013年涪陵工区试验井组相继出现2口井稳不住压现象,导致长水平段分段压裂的储层改造工艺受限,该问题一时成为制约涪陵页岩气田钻井生产和质量的一大"瓶颈"。为此,从生产套管设计、施工、治理3个方面进行了防漏堵漏技术措施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较好地满足了页岩气高效开发的需要。本文介绍了涪陵页岩气一期产建套管防漏堵漏对策与实践成果,为国内类似页岩气区块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吉林油田易漏地区固井时的水泥浆漏失低返问题,研制开发了新型防漏水泥浆体系。在室内对该体系常规性能即抗压强度、稠化时间、滤失量、流变性及析水率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防漏性能进行评价,对防漏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摸索,同时进行了2口易漏井的固井施工。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证明:该水泥浆体系性能优良,不但能够满足易漏地层现场固井施工的技术要求,而且具有优良的防漏堵漏效果。  相似文献   

9.
钻完井液漏失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技术难题。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和石油院校等科研机构经过多年不断研究和发展,在防漏堵漏技术研究和防漏堵漏材料合成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防漏堵漏机理研究进展方面相对缓慢,许多封堵理论研究侧重点和假设条件各不相同,在指导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不能完全解决所有井漏难题。因此,有必要对井漏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钻井漏失进行分类,将目前国内外常用防漏堵漏机理进行总结和分析,这对防漏堵漏机理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完成了油层防漏钻井液密度设计、钻头选型、定向井轨道控制技术、防漏、堵漏技术及完井技术研究,解决了多压力层系区块中深井施工中存在的钻井周期长、轨迹控制难度大、开发层位压力差异较大导致井漏风险高等问题。2017年进行了200口井的现场应用,平均建井周期缩短了21.78%;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17.77%;固井优质率80.5%;井漏发生率由前期的8.43%,降低到2.56%,无井喷事故发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主要施工区块集中在大庆长垣及外围、吉林探区等区块,井漏一直都是钻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不仅延长了钻井周期,还增加了钻井综合成本。针对这种情况,大庆油田加强技术攻关,根据不同区块的漏失特点,形成了一系列防漏堵漏技术及配套工艺措施,有效降低了井漏发生率,缩短了钻井周期,减少了因漏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大庆油田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Bab-1井是伊朗3区块第一口预探井,在该井钻至井深404.16m时,因钻遇裂缝发育带而发生失返性漏失.该次漏失共实施6次堵漏作业,共消耗各种堵漏泥浆材料88.6t,消耗泥浆(包括堵漏泥浆)452m3,清水1006m3.在分析该井发生漏失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各次堵漏施工情况.该井堵漏成功,为该区块以后各井的堵漏施工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徐家围子区块深层天然气储层类型比较丰富,储层储集类型发育有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其中以裂缝—孔隙型(49.71%)和孔隙型(44.13%)为主;发育有10种孔缝组合类型。上部地层可能钻遇明水组和四方台组,其地层成岩性差,胶结疏松,易井塌、井漏,需要做好防漏防塌措施;下部地层钻遇登娄库组和营城组均含气,该层为火山岩,裂缝比较发育,钻井过程井漏发生频繁。针对徐家围子区块的地质特点和漏失情况,给出了相应的防漏堵漏技术措施,在后续施工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Z4超深井钻井液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4井是中国石化工集团公司西部勘探新区指挥部在塔里木盆地部署的一口重点超深预探井。该井设计井深6600.0m,终完井深为7220.0m(为目前中国陆上最深井)。同一裸眼段中存在多套复杂地层,井壁稳定、井控与防漏堵漏问题突出。在分析研究该井技术难点和该井所在区块的井壁失稳机理,特别是盐膏层稳定机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钻井液施工技术思路,全井所采用的三套钻井液体系基本采用欠平衡和近平衡钻进,保证了超深井的正常顺利施工,满足了探井地质录井和新区油气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H8井的基本情况,针对该区块水井全井段存在漏失的现状和复杂的地质情况,提出了用空气钻井,泡沫钻井以及桥塞堵漏等钻井堵漏工艺来进行H8井的施工。  相似文献   

16.
对伊朗油田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对影响钻探的井漏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分析了各区块应用的防漏堵漏技术,对勘探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龙凤山气田易漏失井固井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凤山气田属于典型的裂缝性储层,钻井过程中漏失问题突出。该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低、气层活跃、井壁稳定性差,固井难度较大。针对本区块特点,强化固井工艺措施,做好钻完井过程的防漏、承压堵漏工作,优选完井方法,采用变排量顶替工艺技术,开展低密度水泥浆体系优选研究,合理设计浆柱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固井过程中的漏失和候凝期间气窜等问题,保证了固井质量,实现了油层的有效封固,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科钻一井”一开泥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钻一井”一开井段采用了钠膨润土-高粘CMC泥浆体系,视漏失情况添加GD-Ⅲ随钻堵漏剂,满足了施工携带岩屑和堵漏防漏要求.介绍了该井一开井段的泥浆技术,并对泥浆成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徐深区块和莺深区块是天然气含量较丰富的主力产区,储层埋藏较深,位于营城组、登娄库等破碎带地层,且岩性复杂、裂缝发育、夹薄层碎屑岩,极易发生钻井液漏失、恶性漏失和失返性漏失,给天然气勘探开发造成巨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大庆油田加强技术攻关,逐步形成随钻防漏、延迟膨胀堵漏等防漏堵漏材料及配套工艺措施,在徐深和莺深区块进行了大范围的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井漏发生率,降低50%以上,钻井周期平均缩短10d以上,减少了因漏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大庆油田天然气资源的经济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吐哈油田防漏工艺技术,该技术是针对吐哈井漏特点和原因以及几年来防漏堵漏的实践而研究摸索出的一整套技术。它包括加FC提高地层耐压能力,合理降低泥浆密度,改善泥浆流变性为主的防漏工艺技术和以随钻、胶凝、桥塞法为主的堵漏工艺技术。该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1991年全面推广应用后效果更为显著,万米漏失率由1990年的4.8次/万m下降到2.20次/万m,堵漏一次成功率由89.7%提高到9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