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构建适用于碳酸盐岩缝洞型断溶体油藏的井网,增大水驱储量控制及动用程度,提高断溶体油藏的水驱开发效率,以塔河油田缝洞结构精细识别和刻画为基础,根据缝洞储集体发育和展布特征,裂缝连通状况及油水分布模式,提取出典型缝洞组合模式,建立概念模型.依据概念模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建立能反映断溶体油藏特点的数值模型,考虑其平面及纵...  相似文献   

2.
塔河缝洞型油藏储层结构复杂,非均质性极强,试井曲线形态差异大,储集体类型难以识别。通过对试井曲线特征分析,结合单井静态地质资料和生产动态数据,认识了油藏流体的流动特征,将塔河缝洞型油藏不稳定试井曲线按形态分为六类,分别对应6种不同流动特征和储集体类型,形成了一套试井曲线与储集体类型对应的分类识别方法。应用该方法对T7井进行试井分析,认为该井所连通储集体规模较大,缝洞结构以串珠溶洞为主,产能较好,与地震等资料得到的储层特征相匹配。该方法为具有类似特征的试井资料选取合适解释模型、获取准确储集体特征信息奠定了基础,为单井合理开发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断溶体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效果显著,但尚没有针对塔河油田断溶体油藏合理注气量的确定方法。根据生产数据分析法,通过流量重整压力和物质平衡时间曲线的拟合,得到了塔河油田断溶体油藏气驱井组总动用储量;考虑塔河油田断溶体油藏井网特征,得到了线状井网气驱平面波及系数计算方法;根据地震能量体属性缝洞体三维分布,得到了考虑缝洞体空间展布的断溶体油藏气驱纵向动用程度。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典型断溶体油藏进行模拟,明确了断溶体油藏合理注气量为剩余储量的0.75 PV;在得到断溶体油藏气驱井组总动用储量、注气前累计产油量、平面波及系数、纵向动用程度和合理注气量的基础下,建立了塔河油田断溶体油藏气驱井组合理注气量的计算方法。将该计算方法得到的合理注气量应用于塔河油田断溶体油藏注气现场,见效井产油量增加到未注气前的2.5倍。  相似文献   

4.
针对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孔洞缝发育、非均质性极强、依靠静态地震资料的一次雕刻结果不确定性大、提升有效储集体定量雕刻精度难的问题,在一次静态雕刻基础上,充分考虑雕刻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关键影响因素,动静结合,提出缝洞“二次定量雕刻”技术。该技术结合试井分析、产量不稳定分析、动态储量分析、动态连通性评价等动态分析与研究手段,将动态分析的储集层认识作为统计参数约束地震波阻抗反演、完善波阻抗与孔隙度关系模型,确定缝洞体形态,计算动态储量,进而优选更为准确的缝洞模型,并在二次雕刻结果的基础上动态反推油水界面。本技术可大大降低缝洞体静态一次雕刻的不确定性,提高雕刻结果的精度,并在塔里木盆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开发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多尺度岩溶相控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建模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塔河油田为代表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是中国近年来投入开发的大型油藏,其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且尺度大小悬殊,形态不规则,分布不连续。定量表征孔、洞、缝在三维空间的分布一直是该类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储层建模方法。以塔河油田4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研究并提出了多尺度岩溶相控缝洞储集体建模方法,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根据缝洞尺度的差异,采用两步法建模:第1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离散分布模型,即利用地震识别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在岩溶相控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模拟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2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分布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定量表征了缝洞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可以为油田开发奠定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溶洞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地震分辨率有限,缝洞储集体的定量预测难度极大。针对缝洞型油藏特点,采用以属性提取和模式识别为核心的波形分析技术对缝洞异常体的边界进行了研究,通过井点缝洞储集体的标定,确定了溶洞储集体和裂缝储集体的波形相关系数,并计算了缝洞储集体异常体积。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尺度溶洞地质模型的地震正演模拟,建立了缝洞异常体的校正图版,利用校正图版和溶洞储集体垂向上的实际储地比实现了缝洞储集体的储集空间计算。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托普台南区块断溶体油藏开发初期产量高,后期暴性水淹和快速见水井多,产量递减快,针对此类特征,目前尚未建立较好的模拟方法。结合断溶体油藏岩溶特征、地震特征、实钻井井储关系以及三带结构提出断溶体油藏栅状断片结构,根据此认识,通过融合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和蚂蚁体属性,得到断裂指示因子,用以刻画栅状断片储集体,利用张量属性刻画溶蚀孔洞型储集体,建立双重介质组分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栅状断片结构是断溶体油藏的主要导流通道;断裂指示因子比断层自动提取技术和最大似然更适合表征栅状断片结构,并在通水源处与张量属性匹配度高,在其他区域匹配性差;与单重介质模型相比,基于栅状断片结构的双重介质模型拟合精度更高,更能反映断溶体油藏生产动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大型溶洞、溶蚀孔洞及裂缝,尺度大小悬殊,形态不规则,分布不连续。定量刻画孔、洞、缝在三维空间的展布一直是该类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以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为原型,提出了多元约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即在古岩溶发育模式控制下,采用两步法建模。第一步,建立4个单一类型储集体模型:首先利用地震识别的大型溶洞和大尺度裂缝,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然后在岩溶相控约束下,基于溶洞发育概率体和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采用随机建模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溶蚀孔洞模型和小尺度离散裂缝模型。第二步,采用同位条件赋值算法,将4个单一类型模型融合成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地质模型。该模型定量刻画了缝洞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为油田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相比常规碎屑岩油藏,缝洞型油藏在平面及纵向上储层发育模式有其特殊性,储层展布非均质性更强,使得其在储层建模及表征研究中更加依赖于地震资料的使用。利用叠后地震资料,通过分频解释技术及地球物理反演技术对塔河油田7区缝洞型储层进行了预测,效果较好。结合方法原理分析总结了2种方法的适用条件,认为针对叠后地震资料的缝洞储集体预测技术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储集体发育及展布规律,为缝洞型油藏储层建模及表征提供定性或定量的井间储层展布约束数据体,提高表征精度。  相似文献   

10.
断控缝洞型油藏非均质性极强,油藏开发特征显示出井间连通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厘清断裂和岩溶对储集体发育的影响,有利于油藏连通性分析及注采措施调整。以塔河油田托甫台地区T单元为例,综合地震解释结果、上覆水系特征以及生产动态响应规律,系统分析储集体的发育特征。储集体发育主要受控于断裂和地表水系,岩溶作用强度差异导致储集体发育特征不同,使开发井表现出不同的井间连通关系和生产特征。基于动静态资料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断控缝洞型油藏的井间连通模式,为后续措施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BASUP53油藏三维储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及数值模拟(或克里金)算法计算三维属性体。根据构造模型,从点-线-面-体建立全三维的数字化地层格架模型,储层砂体模型和物性模型,对BASUP53油藏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成藏规律进行研究,以加深对BASUP53油藏的构造、储层、流体性质及开发规律的认识和评价,提高该油藏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2.
低渗气藏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强  段永刚  焦成 《海洋石油》2007,27(2):79-82
低渗透气藏的开采会导致地层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发生相应的变化。实验表明,孔隙度随有效应力变化很小,而渗透率随有效应力变化较大。利用第二次增减压应力敏感实验的数据进行分析,避免了因为地层压实对渗透率伤害的过高估计,更符合生产实际。使用应力敏感指数对低渗气藏岩心进行评价,得到渗透率较高的岩心应力敏感指数要高于渗透率较低的岩心,这是由于其内部在覆压增加时小孔道闭合比后者要严重;地层压缩所引起的渗透率伤害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13.
14.
雅克拉地区自SC2井在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底块砂岩获得工业油气流后,加大了勘探开发力度。为了指导开发井的部署,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本区主要储层进行了预测研究,建立了一套以地震属性参数(振幅、频率)提取技术、地震测井联合反演技术、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为主的碎屑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通过储层预测技术应用,整体掌握了该区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及储层特征,准确预测了雅克拉构造的含油气范围,为油田开发井部署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复杂岩性油气勘探保护储层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胜利油田复杂岩性油气勘探保护油层的新技术。即探井储集层敏感性预测技术、复杂岩性储集层保护钻井液技术、根据油气上返速度调整钻井液密度解放储层。敏感性预测技术是根据数据库文件,得出该样品的速敏、盐敏、水敏、酸敏、碱敏伤害率等详细预测报告。为制定单井油气层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对于松散砂岩储层采用一步法钻井液、PAM-MMH钻井液和MEG-MMH钻井液技术;对于水敏性较强的储层采用聚合醇钻井液、钙醇络合水基钻井液和MEG钻井液;对于裂缝、孔洞储集层采用无粘土相钻井液和抗高温无粘土低固相钻井液技术。这几套钻井液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复杂岩性油气勘探井壁稳定、润滑、毒性及保护储层等问题。在钻探井的过程中根据油气上窜速度的大小及时调整钻井液相对密度。做到了压而不死、活而不喷,最大限度地发现和保护了油气层。对于主要含油层的沙河街组的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地层,控制一定的油气上返速度,始终保持油气处于“亚活跃”状态,对减少钻井液伤害,保护好油气层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林仕春 《石油仪器》2008,22(1):75-77
针对海拉尔盆地地质特点,采用地震-地质-油藏-经济等多学科协同研究的方式,实现储层建模与生产动态的有机结合,利用动态分析与数值模拟技术,对地质研究中沉积微相、水体规模、断层封闭性进行了重新研究和认识,揭示了海拉尔复杂断块油藏的非均质特征,提高储层砂体内部剩余油的分布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地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宁 《石油物探》2005,45(3):257-260
利用东营凹陷的地震资料,探讨了在缺少钻井、测井资料地区岩性油气藏的预测方法,其核心是影响成藏条件主要因素的预测和定量计算,以及最终成藏指数的求取。①岩性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当烃源岩与砂岩体之间的剩余压力大于砂体本身的渗透性(等效排烃压力)时,易于形成岩性油气藏;②烃源岩剩余围岩压力可以通过利用地震速度谱计算砂岩体内的孔隙压力来得到;③利用砂岩透镜体的地震反射振幅和频率估算砂体厚度,从而预测砂体孔隙度,然后用实验中进汞50%时的排替压力与孔隙度的经验关系式求得等效排烃压力;④成藏指数可以通过计算烃源岩剩余围岩压力与等效排烃压力的比值来获得。本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显示了较高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及优质储层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对几个典型的岩性油气藏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的形成原因,及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沉积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它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早期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形成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起了决定性作用;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层序界面、有利沉积相带、有机酸性水的溶蚀作用等因素的控制。一般来说,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中下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或前缘多期分流河道叠置的部位。它们在有机酸性水形成时期保留了较多的原生孔隙,酸性水容易进入孔隙及溶解其中易溶的碎屑颗粒和胶结物,并产生大量次生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9.
火成岩油气藏是一种隐蔽的岩性油气藏,与常规油气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含油气盆地中火成岩储层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础,结合中国已发现的各种火成岩油气藏,阐述了常见火成岩的岩相类型及其特征以及有利储集相带。分析了火成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其储集空间一般可分为原生和次生2个大类、19个小类。讨论了火成岩油气藏特有的成藏条件,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到烃源岩的位置、保存条件、构造及岩浆活动4方面的共同影响,邻近烃源岩、油气聚集之前适度的构造运动以及岩浆活动有利于形成火成岩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史深100油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潜在损害因素分析,优选了聚合醇防塌钻井液,同时对钻开储层时油层保护措施进行了精心设计。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聚合醇防塌钻井液及其配套油层保护技术适应史深100油藏特点,起到了降低储层渗透率损害程度、保护油层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生产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