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盾构法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隧道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尤其是地层沉降带来的影响尤为明显。针对南水北调东干渠4标在13+237.6~13+270.0位置盾构穿越机场高速公路高标准的沉降控制要求,结合施工地段的经验,对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机场高速路进行盾构掘进参数设定.根据深孔监测数据对掘进姿态控制、同步注浆及二次补浆、管片拼装等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可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1工程概况广州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客村站”盾构隧道区间(简称“珠—客”区间)由北向南大跨度穿越包括海心沙岛在内的总宽度为638 m的珠江航道,这是整体工程施工中的难点重点地段之一。施工过程中,2台土压平衡盾构机首先穿过北珠江(辅航道)到达江中心的海心沙岛,穿经海心沙  相似文献   

3.
结合上海市某市政工程地下隧道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实践,从人工/机械消耗量与单项含税工程造价两方面对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进行了工程经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在软弱地层中修建埋深较大的长隧道具有突出的技术和经济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EPB盾构施工方法是常用隧洞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技术成熟,唯一缺陷是对地表造成的沉降不易控制,文章通过Plaxis3D软件结合试验计算土层相关参数,对某水利工程引水隧洞盾构施工工程进行了盾尾同步注浆压力大小和地表沉降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表沉降与注浆压力呈负相关,施工中应确保注浆压力得到合理选择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铁盾构区间部分穿越陆相洪积—冲积砂层及河湖相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砂性土层内摩擦角大,渣土流动性差。排土困难,地下水压高时,易发生喷涌现象,因此砂层盾构掘进控制困难,易造成地表沉降。以广州地铁3号线“珠江新城站—客村站”区间圆形盾构隧道工程实践为例,探讨土压平衡盾构穿越砂层地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安地区全断面砂层特点,以膨润土与黄土等土体改良材料,对各类砂土进行了土体改良试验,研究土压平衡盾构砂层施工渣土改良材料配比参数,并结合西安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运动公园站~北客站盾构隧道下穿全断面砂层工程实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及工程实践表明:膨润土与黄土混合泥浆对各类砂层渣土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提高了砂层渣土流塑性,解决了土压平衡盾构在西安地区全断面砂层中出土不畅、土压难以建立等施工难题,为同类工程积累了经验。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输水隧洞盾构掘进施工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影响盾构管片拼装、壁后注浆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质量保证措施。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注浆压力对双线盾构隧道下穿铁路路基地表沉降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工况下的地表沉降响应,并通过计算拟合出沉降预测方程,为盾构隧道下穿时的地表沉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线盾构隧道下穿路基还是双线,盾构的注浆压力可以影响沉降的大小和沉降槽的宽度,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地表沉降会随之减小,但沉...  相似文献   

9.
盾构掘进穿越海堤稳定性分析与工程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盾构穿越工程实例,对海堤沉降变形和整体抗滑稳定系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堤最大沉降为9.2 mm,穿越位置海堤整体抗滑稳定系数略有降低,但满足规范要求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不会造成海堤整体失稳。为消除沉降对堤身土体的密实度和防渗性能的不利影响,宜对受影响的区域土体进行灌浆加固。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输水隧洞盾构施工过程中盾构管片存在的主要缺陷,从材料选择和修补技术方面,阐述盾构管片修补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施工第十三标段盾构施工为例,总结了盾构始发与接收技术。十三标工程自5#盾构井下井始发,先后穿越了40#~42#排气阀井后,抵达5#盾构接收井,完成标段内隧道掘进。本工程线路中间设置40#~42#排气阀井,排气阀井先行施工,盾构后续穿越,共四次始发、四次接收,进出洞频繁。最终通过盾构技术的应用及合理的施工筹划,顺利实现穿越,并实现连续两月盾构月掘进过千米的记录。  相似文献   

12.
以长沙市某电力盾构隧道为背景,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中传统泥膜护壁工艺和地表沉降控制 技术的不足,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实践的方法,进行了富水砂卵石地层衡盾泥辅(HDN)助带压换刀和 盾构掘进地表沉降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现场实践表明:在衡盾泥辅助带压换刀施工中,注入衡盾泥后在 富水砂卵石地层的开挖面形成的泥膜质量好,泥膜护壁效果非常明显,有效解决了渗水透气问题;在衡 盾泥辅助盾构掘进中,衡盾泥可有效填充盾体与土体之间的开挖间隙,显著提高了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 效果,累计地表沉降最大值仅为5.75mm,达到了盾构推进时的沉降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3.
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工程实例对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隧道中心线上方地表在盾构推进过程中变形的一般规律及地层损失引起的地表横断面沉降的形态。用Peck公式对横向沉降槽实测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地表沉降槽宽度系数及地层损失率等特征参数的一般范围。对盾构推进过程中的停机情况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分析成果对于城市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工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铁一号线三期韩非路站~沣河森林公园站区间下穿沣河,穿越区域主要为中、粗砂层等透水地层,可能与河道存在水力联系。为防止其发生喷涌、土仓失稳,对盾构掘进参数、碴土改良、同步注浆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理论模型计算盾构参数与实际监测值基本符合,可指导盾构参数设置;碴土改良采用泡沫+膨润土,即可满足碴土改良要求;同步注浆可通过在130~180 kg/m3范围内调整水泥用量,缩短浆体的凝结时间,即可满足沣河高透水性注浆要求。试验段变形值的监测,最大值为18.6 mm,未达到预警值,且掘进中未发生喷涌事件,满足盾构掘进参数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盾构直接切削清障工法易受不良地层条件的限制,介绍了一种切割桩基工法——高压水射流切割工法,并针对该工法下的盾构掘进面稳定性展开了研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与影响参数,构建了掘进面失稳模型,得出了适用于该工法条件的掘进面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并得到超前加固长度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工程案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进一步研究土体内摩擦角、埋深比以及加固长度等参数对掘进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支护压力与隧道埋深比呈正相关关系,与土体内摩擦角、加固长度等参数呈负相关,3个参数对支护压力影响强弱为加固长度>内摩擦角>埋深比,且内摩擦角与埋深比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盾构输水隧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衬砌 结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埋深不断增加,输水隧洞由埋深产生的内水压力相应增大,普通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已不能满足承载要求。为此,对北京市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的隧洞预应力衬砌结构设计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现有成熟技术采用压浆式预应力复合衬砌可以满足该结构的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道掘进采用了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管片安装前检查项目主要有三环拼装试验、检漏试验等,管片运输包括水平运输、垂直运输等;止水条粘贴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监理工程师必须进行旁站监理,现场拼装时要满足下一环掘进,确保有足够的盾尾间隙;必须按程序逐步拧紧管片螺栓,背后注浆要选取合理同步注浆参数,确保管片受力均匀并尽早稳定.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盾构隧洞工作竖井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三元  石裕  李蘅  马永锋 《人民长江》2010,41(24):47-50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盾构隧洞南、北岸工作竖井是穿黄工程中设计及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项目之一。经研究比较,竖井采取地下连续墙加满堂内衬的结构型式,并根据地质条件及竖井工作特点,对竖井采取了相应的加固及防渗措施,很好地解决了竖井基坑开挖深度大、地形地质和受力条件复杂、结构体型和基坑降封水难度大等难题。北岸、南岸工程工作竖井先后于2007年和2009年建成运行,经受了施工期与运行期各种工况的考验。可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隧洞盾构施工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设计参数、地质情况及盾构机选型参数的基础上,对中线穿黄隧洞盾构施工中盾构机刀盘刀具维护保养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施工过程中定期检查盾构机刀盘、定期带压进舱检查、根据不同地质情况灵活配置盾构刀具、实时分析掘进参数的施工规律,保障隧洞掘进施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
刘阳  涂善波  李亚楠 《陕西水利》2023,(10):135-138
盾构隧道建设会引起大堤地层变形,危及堤防工程安全,特别是双线盾构掘进,对堤防工程安全影响更大。依托济南济泺路穿黄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建立双线盾构隧道穿越黄河大堤的数值模型,与盾构穿越黄河大堤全过程的大堤表面沉降和深层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双线盾构隧道穿越黄河大堤的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大堤沉降主要发生在双线盾构掘进完成后的工后阶段,沉降槽中心明显偏于先穿越完成的隧道一侧,双线盾构隧道穿越的叠加扰动对大堤沉降的影响较大,表面沉降变化略滞后于相应位置的深层沉降变化,但整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