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高压处理会导致贮藏期间酸菜褐变。本实验从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两类反应途径分析比较处理前后酶活性、Maillard褐变产物(5-HMF)的含量、VC、多酚等指标的变化,以探究超高压处理后酸菜褐变的机理。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的褐变酸菜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均已失活,同时,VC和5-HMF的含量与未褐变酸菜也没有显著差异,而褐变酸菜中酚类物质的组成却发生了明显变化。推测超高压处理后酸菜褐变可能与酚类物质的氧化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春丽  刘岩 《食品科技》2007,(7):225-228
介绍了袋装酸菜末在贮藏过程中褐变和霉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通过试验得出:采用护色剂0.05%柠檬酸、0.03%焦亚硫酸钠、与酸菜末以1∶1比例浸泡0.5h,真空包装,在90~95℃下杀菌3min或者在微波炉中火力100杀菌10s处理后在室温下经两个月保藏,未发生褐变和霉变,同时,上述方法处理的样品理化指标及口感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222-226
酸菜贮藏期间的褐变严重影响了感官品质。实验针对酸菜贮藏期间的褐变机理进行探讨。测定酸菜在褐变前后还原糖、氨基酸、还原性抗坏血酸、总酚、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酸菜在发生褐变后还原性抗坏血酸、总酚、还原糖的含量发生显著性下降,氨基酸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性增高。实验证明,酸菜褐变包括抗坏血酸氧化、酚类化学氧化,不排除美拉德褐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荔枝果皮褐变机理与防褐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果皮褐变是限制荔枝果实贮藏寿命和降低商品价值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有关荔枝果皮褐变机理与防褐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使人们对荔枝果皮褐变的生理基础与防褐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淮山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药食同源食品。褐变是淮山加工贮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控制淮山褐变,保持其色泽和营养特性,提高其货架贮藏期,对保障淮山品质和提高消费者接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淮山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的相关机理,围绕酚类底物、酶及氧气等酶促褐变三要素阐述了淮山酶促褐变机理,并对淮山加工及贮藏中的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非酶褐变机理进行了介绍;综述了不同褐变控制技术对淮山褐变的控制效果,分析现有问题,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淮山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VC的不稳定和苹果汁中多酚类化合物是引起维生素饮料褐变的主要原因,由于VC分解产生的产物能加速果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解和聚合,使得饮料产品颜色在货架期里发生变化,环境温度的升高加速了维生素饮料的褐变。通过添加适当的还原剂保护VC和采用脱色的澄清苹果浓缩汁,降低果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能有效延长轻度褐变的时间,从而延长产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透明包装材料对酸菜褐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alate/polyethylene, PET/PE)、聚酰胺/流延聚丙烯薄膜(polyamides/retort cast polypropylene, PA/RCPP)、PA/CPE(chlorinatedpolyethylene)、PET/PA/RCPP 4种透明材料包装的酸菜为研究对象, 以聚酰胺/铝/聚乙烯(polyethylene terephalate/aluminum/polyethylene, PET/AL/PE)不透明包装的酸菜为对照, 测试分析贮藏期间酸菜的褐变度、色泽、氨基态氮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变化情况。结果 各包装袋对酸菜褐变的抑制效果大小为PET/PA/RCPP>对照=PA/RCPP>PA/CPE=PET/PE, 其中PET/PA/RCPP包装袋明显降低了多酚的氧化缩合(P<0.05); PA/RCPP包装袋明显降低了VC的氧化分解(P<0.05); PET/PE和PA/CPE 2种包装袋对多酚和VC的效果不明显; 各组包装袋对氨基态氮和还原糖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PET/PA/RCPP包装对抑制贮藏期间酸菜褐变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甘蓝切割净菜的褐变与甘蓝被切割时促进乙烯和烯丙基异硫氰的合成有关。乙烯释放量越多,褐变程度越强;而烯丙基异硫氰合成的量越多,褐变程度则越小。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降低呼吸强度和减少包装袋内乙烯含量以及在加工的过程中添加烯丙基异硫氰(allyl isothiocyanate,AITC)均可有效地抑制甘蓝切割净菜的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9.
果蔬采后酶促褐变机理及影响褐变的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果蔬采后酶促褐变过程中与褐变有关的酶如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反应机理,反应底物酚类物质的反应机理及分类,以及影响褐变的因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甘蓝切割净菜的褐变与甘蓝被切割时促进乙烯和烯丙基异硫氰的合成有关.乙烯释放量越多,褐变程度越强;而烯丙基异硫氰合成的量越多,褐变程度则越小.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降低呼吸强度和减少包装袋内乙烯含量以及在加工的过程中添加烯丙基异硫氰(allyl isothiocyanate,AITC)均可有效地抑制甘蓝切割净菜的褐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王扬 《中国酿造》1990,(4):26-27
褐变(Browning)普遍存在于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它不仅是色泽的变化,而且食品的风味及营养成分也会有相应的改变。在一些食品中,如水果、蔬菜褐变是有害的,会使食品外观变差,营养成分降低;而在另一些食品中,适当的褐变是形成良好风味和色泽的必要条件。如生产酱油、红茶、可可豆以及面包在焙烤过程中生成的焦黄色和香气同样都是褐变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弄清楚褐变作用的机理和发生条件,根据具体需要对褐变加以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桃是我国古老的果品之一,极具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桃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贮运中内部易发生褐变,且桃加工中褐变速率快、程度高,较难控制,对果实品质和经济价值造成影响。目前针对桃加工褐变特征和机理研究的系统性不强,调控技术方法针对性不足,效果不明显。本文针对桃果实酶促褐变特征、机理、褐变关键因子及褐变调控手段等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桃酶促褐变调控技术进行梳理,旨在为桃贮藏及加工中酶促褐变的调控提供参考,促进桃鲜食和加工制品的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鲜核桃仁因易于褐变而难以作为成品生产与销售。本实验以‘香玲’核桃湿鲜坚果为试材,分别对新鲜核桃仁、已褐变核桃仁进行不同工艺参数下4 种方法抑制褐变以及2 种方法脱色处理,根据20 ℃货架期下色值变化和感官观测结果,选取两组实验的最佳处理条件分别为1.0%(质量分数,后同)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0.05%柠檬酸(citric acid,CA)浸泡5 min(抑制褐变)以及1.0% AsA 20 ℃下浸泡1 h(脱色)。分别用两种方法单独处理或与1 kJ/m2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C,UVC)复合处理,以同等条件下去离子水处理为对照组,统一用30 μm厚的聚乙烯袋包装,5 ℃货架保鲜。结果表明,两组实验中,单独处理和UVC复合处理均可持续抑制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力升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活力在货架14~21 d时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第56天时抑制褐变的单一和复合处理组及脱色的复合处理组酸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实验中复合处理可同时延缓细菌和霉菌的滋生,部分提高总抗氧化活性(ferric reducing/antioxidant power,FRAP);核桃仁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有所增加,含油率未受明显影响,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核桃仁种衣和去皮核桃仁的PPO活力均受AsA的竞争性抑制。5 ℃货架56 d时,脱色组复合处理核桃仁的亮度(L*值)达到与抑制褐变处理同等效果,且核桃仁无可见霉变。本研究结果可为鲜核桃仁的商品化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鲜切甘薯酶促褐变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鲜切甘薯中的酚类物质以游离酚(FP)为主,占总酚(TP)的90%左右。贮藏过程中FP和TP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且其比值(FP/TP)稍有增加。鲜切甘薯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切分后有所增加至第3d达最大而后下降直到贮藏结束,与TP和FP的变化呈同步性,而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则基本保持不变。鲜切甘薯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为15.2℃,且在该温度下较为稳定,另在50℃处有一肩峰。PPO的最适pH值为4.4,pH4.0以下或者8.5以上PPO活性迅速下降。NaHSO3、CA、EDTA-2Na和VC对鲜切甘薯PPO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甘薯PPO对不同底物的酚类物质亲和力依次为儿茶酚>焦性没食子酸>绿原酸>酪氨酸>苯酚>愈创木酚。鲜切甘薯中主要的酚类物质和酶促褐变底物为绿原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蓝靛果汁在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反应机理。方法:测定蓝靛果汁在杀菌过程中褐变度、维生素C(VC)含量、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动力学模型拟合;优化蓝靛果汁褐变抑制工艺条件,并测定优化后蓝靛果汁在4,25,37℃下贮藏30 d过程中微生物、理化、感官指标的变化。结果:褐变度、VC含量、5-HMF含量变化分别符合联合、一级、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最优褐变抑制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0.21%、作用温度39℃、作用时间45 min,此条件下果汁非酶褐变抑制率为95.13%。蓝靛果汁在4℃下测试指标变化相对迟缓,贮藏末期,其菌落总数<100 CFU/mL,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色苷、VC、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4.15%、262.02 g/100 g、380.50 mg/L、65.37 mg/L、9.62 g/100 g,感官评分为82.3分,具有蓝靛果的果香与果味、颜色均一、质地均匀。结论:试验方法显著抑制了蓝靛果汁在贮藏期间的褐变。  相似文献   

16.
机械伤害引起果蔬褐变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机械伤害引起果蔬酶促褐变的生化条件和机理,以及乙烯和呼吸速率增加、膜脂代谢加强、营养物质损失、愈伤组织和次生代谢物质生成几个方面的生理生化变化。   相似文献   

17.
荣瑞芬  叶磊  李丽云 《食品科学》2009,30(4):282-285
为延长草菇货架期,采用温度、防褐变试剂、包装方式和草菇成熟度四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通过对草菇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析,研究草菇贮藏保鲜技术及褐变机理。结果表明:草菇最适贮温为13℃。采用八成成熟度、13℃贮温、不同包装方式和化学保鲜剂处理结合的方法,草菇可保鲜贮藏至少9d;保鲜袋密封扎口包装,13℃贮藏至少保鲜11d,褐变率54%。草菇保鲜期比已知研究结果延长了5d,大大延长了草菇的保鲜期。氯化钠、VC、柠檬酸溶液对草菇有一定的防腐、防褐变作用,多酚氧化酶对草菇褐变影响大于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8.
多酚氧化酶结构及褐变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EC.1.10.3.1)是动物、植物、真菌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铜结合酶。在有氧条件下,PPO果蔬原料中的内源性多酚物质氧化为醌类物质,醌类物质聚合产生黑色素,是引起果蔬褐变的主要因素。多酚氧化酶的催化性质及活性抑制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其结构(尤其是活性中心的结构)与褐变机理一直未研究清楚,本文综述了多酚氧化酶结构及褐变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荔枝原产于我国南部,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但同时也不易储藏保鲜,容易褐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荔枝果皮褐变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荔枝防褐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食品褐变,是指食品在加工或贮藏期间颜色变褐,较原来颜色变深了的一种现象。食品褐变的类型有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以及由微生物引起的褐变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