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干扰程度定量评价及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滹沱河流域平原为研究区,选取地下水开采量作为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变化的特征值(母序列),开采机井数量、水浇地面积等7个因子作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变量指标(子序列),采用综合指数法和MapGIS技术,借助1.25×1.25km2剖分体系,量化研究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影响程度演变时空特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滹沱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剧,影响程度“低”或“较低”分布区面积不断缩小,“较高”和“高”分布区面积不断扩大,这些变化与地下水位下降时空变化特征具有较好的吻合性。目前,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变化影响程度“较高”和“高”级的分布区面积已占滹沱河流域平原总面积的83.8%。规范人类合理利用地下水,加强地下水涵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影响盘龙江下游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盘龙江下游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通过对离子浓度、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的分析,发现昆明市区北部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不断加强;市区则因为市政设施的建设,地下水变化趋于稳定;滇池草海北端因为治理强度加大,使地下水水质不断好转,而南部的湖滨平原,因为农业活动的影响,使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这些均表明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浅层地下水的水质。  相似文献   

3.
在现场调查和地下水样品检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指标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南襄盆地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Ⅱ至Ⅲ类占26.27%,Ⅳ类占43.22%,Ⅴ类占30.51%;南襄盆地地下水质量受地质营力作用的原生指标和人类活动的次生指标共同影响,人类生活生产、采油采矿活动是影响该地区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单指标超Ⅲ类水贡献率"和"人类活动影响度"的计算,来识别影响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单指标超Ⅲ类水贡献率最大的为硝酸盐,达56.32%,其次为总硬度、铁、锰等指标。南襄盆地浅层地下水人类活动影响度为54.87%,主要影响指标为"三氮"。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淮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水资源较为贫乏,地下水资源在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居主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人类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及各种人为因素对水资源的影响,已造成该区水循环条件发生了较大改变,同时导致了局部地区脱盐脱碱,地面沉降,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包括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和多种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以自身的动态施加于地下水,引起地下水相应要素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对1980~2000年山西地下水资源研究,分析人为因素对山西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7,(2):77-81
从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变化和环境质量改变两方面,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超量开采影响,北京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幅减少;地下径流由原来的北西向南东流动变成现在的受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响,流向漏斗中心;由于污染物大量排放和对地下水超量开采,因此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并造成了水位持续下降和地下水资源亏损等水环境问题出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截断污染源和减少地下水超采可以控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抓住南水北调水进京之契机,实行地下水减采和回补涵养以恢复地下水资源及改善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牡丹江市山丘多,平原少,山间河谷盆地和平原仅为4199.5km^2,只占全市总面积的10.3%,但就在这区域中却分布着全市70%的人口和95%的工农业总产值,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和管理好山间河谷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人类活动对奇台县地下水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奇台县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基本情况,对其地下水的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作了重点分析。人类在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的同时,大量开采引用地下水,两水之间的互相补给的平衡关系遭到了破坏,使得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转化条件、潜水水位以及泉水出露等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植被衰退、土地盐渍化、沙进人退、草原退化等生态环境效应,严重威胁到绿洲农业的稳定发展和生态环境。要实现奇台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到水资源转化的特点,加强水资源的水政管理,重视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突出生态建设,加快水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菏泽市机井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及传统灌溉模式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将严重制约该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该市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不同阶段供需平衡及预测分析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矿山开采四个方面定性地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8):83-86
鄂尔多斯盆地沙漠高原由沙漠、湖盆、洼地组成,区内浅层地下水及其水质对农牧业供水和维持表生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为目的层,通过野外调查、取样、试验分析、编图、总结得出:区内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呈明显的分带性,由白于山前向北到湖盆洼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Ca·Mg)型向Cl·HCO3-Na·Mg型和Cl·SO4-Na型过渡,矿化度、硬度、pH值以及三氮均相应增高。其中在白于山前受地表岩性即黏性土、黄土状土、细沙及中细沙等细颗粒物质的影响,局部呈现矿化度高值区。  相似文献   

12.
从水化学角度出发,利用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164组水化学分析数据,分析了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水循环规律。结果表明: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布特征,渭河以南及渭北泾河以西浅层地下水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水化学类型简单,矿化度多小于1 g/L;渭北泾河以东浅层地下水有Cl-、SO42-型水,水化学类型复杂,矿化度较高;TDS与Na+、Cl-、SO42-呈正相关性;浅层地下水具有河谷型和盆地型的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保云 《山西水利》2011,27(11):32-33
在分析长治盆地区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长治盆地浅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地下水位下降原因及其引发的水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长治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唐山市平原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特征,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采样分析。研究表明,唐山市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北向南,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逐渐升高;浅层地下水的总硬度、锰、硝酸盐-氮、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亚硝酸盐和氨氮的质量浓度较高,已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重金属中砷和六价铬的问题值得注意。进一步分析发现,唐山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污染、企业排污和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收集了关中盆地162个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水化学成分的分布特征与形成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阴离子以HCO3-为主,渭河以南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渭河以北以Na+为主,在地下水中,HCO3-、Ca2+、Mg2+含量比较稳定,Cl-、SO42-含量变化较大,属于随环境变化的敏感因子。渭河南北地区地下水水化学场的形成作用有所差异,南部地区以风化-溶滤作用为主,北部地区以矿物溶解和蒸发浓缩作用为主。该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对赣州兴国盆地及周边303处地下水中氟浓度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绘制氟浓度等值线图和氟富集模式图对其地下水中的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展开研究,确定了兴国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是含氟矿物溶解,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其含量普遍较低,溶解到地下水中的氟离子随地下水径流进行迁移。研究结果可为当地饮用水合理开发提供氟浓度方面的参考,对居民饮水安全和水环境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牡丹江市山丘多,平原少,山间河谷盆地和平原仅为4199.5km2,只占全市总面积的10.3%,但就在这区域中却分布着全市70%的人口和95%的工农业总产值。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和管理好山间河谷盆地浅层地下水资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扎兰屯市浅层地下水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扎兰屯市浅层地下水观测井的检测资料,从水位(埋深)、水温等两个方面对各自的变化趋势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地下水位总体趋势下降,下降和经济发展有关,中间水位有回升,和降雨补给有关,地下水温与气温密切相关,但是影响有滞后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影响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金华  颜志俊  倪深海 《人民黄河》2005,27(11):35-36,41
人类活动在现代水问题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根据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存在自然环境、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思想文化五类基本因素等观念,分析了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环境和改变社会经济形态的双重作用,系统研究了人类活动影响水资源的八类要素:影响大气循环、对地表水量人为再分配、侵害水体功能、超采地下水、人口数量和分布不均、经济总量和结构不匹配、社会规范体系不完善、技术进步与文化滞后。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浅层地下水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华  杨明华 《人民黄河》2012,(3):45-46,5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地下水开采量持续增加,导致地下水补排关系失衡,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其中:海河流域平原水位下降了7.25 m,下降速率为0.24 m/a;黄河流域下降了3.14 m,下降速率为0.10 m/a;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地下水位基本保持稳定。1980—2010年河南省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了1.65 m,地下水蓄变量减小了51.5亿m3,其中海河流域与黄河流域蓄变量大幅减小,部分含水层已疏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