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持续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领悟新时代治水方针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今年全国两会,习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创造性地将生态文明建设概括为"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叶县绿化荒山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就是基于"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采取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应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和局面。希冀对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是我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改变三晋大地山川面貌,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大举措,是支撑全省经济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实践。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就要全力推进"七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在顶层设计、推动落实、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新路,奋力谱写山西水利改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王怀冲  李彩琴 《治淮》2023,(8):58-60
<正>一、前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明确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和谐,就是风调雨顺、山清水秀、江河安澜,就是自然与人类的生态供需处于比较平衡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此,控制水旱灾害风险,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水土保持服务功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举措。回顾生态清洁小流域近20年发展历程并总结建设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阐述了新阶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发展新要求,提出在建设美丽中国和实施乡村振兴等战略思想统领下,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功能作用、内涵和外延特征及其特点,并提出举措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这是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着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立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意义、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亟须强化和养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分析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新时代水土保持监管内涵、主要工作内容、技术体系及其主要成果,为全面加强和规范水土保持监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治淮》2019,(6)
<正>一、研究背景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2月31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  相似文献   

10.
正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理念,也是当今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遵循。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排水集团")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基本目标,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形象的发力点。经过水厂处理后回补到河道的水质,主要指标达到Ⅳ类水体标准,2.5 m的水深,依然能够清澈见底。相比治理前,河  相似文献   

11.
正善用绿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建造绿道。通过道路防护绿地型绿道、非机动车道型绿道和人行道型绿道组建绿道网络路径。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指导,通过地面绿道、空中绿道和高速自行车道等网络系统建立绿道立体网络体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高屋建瓴的政治宣言不仅彰显了生态文明在中国发展蓝图中的厚重分量,也为未来美丽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线。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目标,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论断,确定了许多新任务、新举措。作为一名水利工作者,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  相似文献   

14.
为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国家近年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大兴水电站建设较早,建设期未设置生态流量泄放措施,不满足生态要求,需进行改造。根据大兴水电站取水枢纽建筑物布置型式,生态流量下泄的可能措施进行比较,经综合比较,方案优先顺序为生态电站-闸门限位局开-非溢流坝开孔(槽)-虹吸管-抽水泵-闸门开孔,达到生态流量泄放整改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龙河作为廊坊市的母亲河,既是连接京津冀三地的纽带,又是永定河流域的重要支流。近年来,廊坊市将治理好、保护好、开发好龙河,提升为保障城区排沥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服务乡村振兴、打造廊坊经济增长极的现实需要,明确为促进“五个廊坊”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扎实开展工程规划设计、立项、征迁等相关工作,稳步推进龙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河北省水资源短缺,省会石家庄更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我国水安全问题,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治水,必须节水当先,对严重缺水的石家庄市来说,节约用水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方针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和城市建设工作会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就是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  相似文献   

18.
水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从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及新时代治水兴水管水主攻重点3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定位、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涵及方向路径,指出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治水兴水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各个领域,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4月19日,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黄河保护法立法工作。会议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准对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更加深入细致、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精神推进黄河保护立法工作。会议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确定的重大国家战略。开展黄河保护立法,是党中央部署的重大立法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保护立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李克强总理、栗战书委员长、韩正副总理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会同有关部门,抓紧抓实抓好各项工作,起草一部保护黄河的良法、促进发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  相似文献   

20.
一座城市要带给人们幸福感,离不开安全、和谐、生态的环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到2040年上海将建成更可持续发展的韧性生态之城,地下基础设施与国际大都市对标,其中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关键要素。当前,"海绵城市"作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受到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指出:"解决雨水问题必须顺应自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地利用自然力量来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6年,经由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评审,上海在20个参与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明确到2020年和2030年,城市建成区20%和80%以上的面积将分别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