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浪底水库水沙调控运行以来黄河下游河床持续下切,在相同流量条件下,人民胜利渠现在的引水口处黄河水位较2000年"调水调沙"前下降了3.00m左右。造成人民胜利渠灌区引水困难,文章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黄河流域长远规划对灌区引水的影响,为彻底解决灌区水源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人民胜利渠灌区主要承担焦作、新乡、安阳3市12县(市、区)57个乡镇的农田灌溉和向新乡市城市供水任务,并承担着滑县地下水补源的任务。受小浪底水库持续"蓄浑排清"以及连年"调水调沙"影响,渠首引水口黄河主河槽不断刷深,灌区引水条件逐步恶化,目前已远远不能满足灌区实际需要,缺水成为制约灌区生存和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民胜利渠灌区从1952年开灌以来,渠首引水一直是灌区管理单位比较关心和需着重解决的问题。前50年,灌区存在较大的水位优势,引水基本能满足灌区用水需求;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运行模式,改变了黄河下游的水沙平衡,黄河主槽不断拉深下切,灌区失去了水位优势,在黄河正常流量下引水非常困难;泵站和新建引水闸工程,是解决人民胜利渠引水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应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4.
自2013年人民胜利渠渠首移动泵站建成投入运行以来,人民胜利渠灌区灌溉引水量得到极大提高。但随着近几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影响,造成主河槽逐步下切,随着水位的不断变化造成浮船泵站岸边不断坍塌,船体倾斜,严重影响了泵站的提水能力。文章通过对泵站维护改造,为今后解决灌区引水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黄河人民胜利渠渠首段属黄河下游河段,黄河下游河道呈现"多来、多淤、多排"的特点。文章分析了人民胜利渠引水口河段不同时期的水沙特性、小浪底水库运用后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的冲淤变化,并根据规划待建工程生效时间的不同,预测了未来人民胜利渠取水口河段冲淤演变趋势。通过研究黄河人民胜利渠渠首河段的河床演变,为采取工程措施改善灌区引水条件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黄河调水调沙试验的运行,簸箕李灌区渠首引水能力下降,灌区用水需求不断增长,供水矛盾突出.从黄河调水调沙前后水位、引水量等数字的变化着手,分析了黄河调水调沙对渠首簸箕李闸的影响,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黄河调水调沙前后对该灌区渠首闸引水的影响,利用水力学计算出灌区渠首闸闸前水位与可引流量并绘制出闸前水位与可引流量关系曲线,结合灌区实测资料和灌区规划设计情况分析,查找黄河调水调沙对灌区引水影响的原因,从而针对影响提出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以来,人民胜利渠灌区面临着黄河主流远离渠首闸,且主槽下切,造成引水能力严重不足,灌区效益衰减严重的问题,通过分析渠首引水存在的问题及当前采取的应急措施,提出长远解决问题的综合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黄河上游小浪底水库建成后的调水调沙,直接影响到黄河下游径流、泥沙及河床冲淤的变化。通过统计分析利津站20年逐日的径流、泥沙、水位资料,总结其变化规律和对现有的引黄济青工程产生的影响,针对引水不利因素,提出了重建济青渠首进水闸和新建泵站扬水沉沙的方案,以扭转引黄济青工程引水不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及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3,(5):1-4
分析了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调水调沙运用效果及出现的新情况,从充分发挥调水调沙水流输沙效率出发,研究提出了黄河调水调沙调控指标,即调控流量为2 500~4 000m3/s,洪水历时不小于6d,汛前调水调沙洪水峰型宜采用矩形峰,在调水调沙水量充足的条件下,调控流量在保障下游滩区安全的前提下取大值;根据当前小浪底水库所处的运用阶段和水沙调控运用的要求,提出小浪底水库调控目标应转向水库适度拦调泥沙,尽可能长期维持黄河下游4 000m3/s左右中水河槽,调水调沙运用应综合考虑小浪底库区淤积和下游河道主槽过流能力变化等因素,选用适宜的调水调沙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冲刷情况及调水调沙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调水造峰期间下游河床冲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小浪底水库10 a调水造峰与清水冲刷,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排洪能力已经得到有效恢复,为利用洪水排沙创造了有利条件;连续10次调水调沙,冲刷效率逐步降低,且存在排沙期下游河道淤积、流量沿程增大等问题。洪水具有"涨冲落淤"的输沙特性,因此小浪底水库应改变目前落水时加沙的调水调沙运用方式,尽量在洪水涨水期集中排沙出库,一般情况不要再放平头峰,以提高下游河道的输沙效率。  相似文献   

12.
黄河小浪底水库实行汛期调沙以来,黄河下游河道下切,同流量情况下,部分河段水位降低0.5~1m,下游引黄灌区引水困难,给农业灌溉、城市生活、工业用水带来一定影响,为保障灌区供水安全,开封市黑岗口引黄灌区采用在总干渠渠首建设泵站、城区西部建设黑岗口调蓄水库,增强供水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自2002年起小浪底水库每年实施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的作用,指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有利于下游河道冲刷,但通过资料分析,冲刷的幅度有逐年变小的趋势,为此,恰当地评价当前调水调沙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最下游,黄河是当地主要的供水水源。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引水能力与黄河来水水位及河槽高程密切相关。自小浪底水库建成运行后,通过运用调水调沙措施,积极恢复和维持黄河下游中水河  相似文献   

15.
调水调沙实验是小浪底水库生产运行之后黄河上的一项重大治黄实践,先后进行的9次调水调沙实验对黄河下游河道水沙关系的调节以及冲刷下游河道取得明显的效果。黄河花园口是调水调沙实验最重要的控制断面之一,其数据作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重要水文依据。文章利用花园口水文站2002~2007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试验期间的实测水位、流量、含沙量、大断面资料,通过对上游来水来沙情况、断面水位~流量关系、同流量级水位变化、测验河道过水能力、洪水传播历时进行分析计算,来有效研究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运用对花园水文站测验河段的不同影响,探寻花园口河道特性及其洪水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6.
《人民黄河》2017,(7):11-14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黄河中游水沙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自2002年起,为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淤积与恢复河槽的过洪能力,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和开展了以小浪底水库运用为主的黄河调水调沙实践活动,三门峡水库参与了多次黄河调水调沙生产运用,在运用过程中科学制定调度方案,通过对枢纽泄流排沙设施的调节与控制,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提供所需水沙量。对三门峡水库运用进行的分析表明,三门峡水库运用在黄河调水调沙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小浪底水库入库水沙的时空分布过程,有利于小浪底水库库区明流段淤积形态的改善及小浪底水库人工塑造异重流形成与消亡的控制,提升小浪底水库的排沙效率,增加并恢复黄河下游主河槽的过洪能力。同时,有利于三门峡水库自身的排沙减淤与淤积形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论小浪底水库近期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小浪底水利枢纽运用已经9年。2002年起,水库每年实施调水调沙,至2007年已进行7次。本文分析了这7次调水调沙在黄河下游河道冲刷中的作用,指出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有利于下游河道冲刷,但只是水库拦沙初期运用造成的河道冲刷的一部分 目前对它的评价过于乐观。恰当地评价当前调水调沙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造床流量的变化及其对河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计算黄河下游的第一造床流量和第二造床流量,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槽的萎缩过程。第一造床流量与年水沙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的深槽平浅滩流量700~1000m3/s是相对稳定的,恒定流的平衡输沙能力约为18~21kg/m3。通过小浪底水库拦粗排细年平均拦沙约3亿t,并在汛期强化调水调沙运用,基本可以控制黄河下游河槽的淤积萎缩。第二造床流量和平滩流量的关系分析表明黄河下游恢复和维持平滩流量约4000m3/s的中水河槽是比较合理的。根据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状况,提出了恢复和维持黄河下游稳定中水河槽的措施,并探讨了强化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沙河流河床冲淤调整幅度大,冲淤交替发生,特别是一些大型水库的建成运用,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河床的冲淤演变规律,直接影响引水渠首取水能力,导致渠首闸乃至整个输水渠系不断改建的现实问题,着重分析三门峡水库和小浪底水库不同运行阶段对河床冲淤的影响,比较有坝式引水和无坝式引水的两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论证了不同渠首闸布置形式对变动河床的适应性;重点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多沙河流灌区取水条件经常调整的分层取水方法;概述了分层取水闸的结构设计和运行管理简况,以黄河下游小开河引水闸为例,并与黄河下游已改建的单层渠首闸作比较。结果表明:多层渠首闸能够分层取水,应对不同水沙情况,适应河床调整,保证设计引水流量,延长渠首闸使用寿命,有利于渠首闸闸前闸后引水渠的长期运用,使灌区工程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针对黄河下游山东引黄灌区清淤难、沉沙难、渠首沙化等难题 ,总结黄河下游无坝引水防沙工程建设的经验 ,根据黄河水沙动态变化规律 ,提出适合中国黄河特点的新型渠首橡胶坝引水防沙工程的基本模式 ,解决了黄河下游引水防沙工程中增引含沙量小、粒径细的表层水 ,减少河道底部粗沙入渠 ,同步进行引水与防沙等技术难点 ,通过工程实践 ,大幅度提高了工程防沙减淤效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