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YJ17型卷接机二次风分时梗丝分离不彻底,烟丝在碰撞中跟随烟梗跌入烟梗箱,造成浪费的问题,通过自行设计一套梗丝分离三次风选装置,有效降低了烟丝消耗,每台机单班可节省烟丝约2.5公斤,为企业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2.
ZJ17卷接机组梗丝分离系统采用二次梗丝分离,卷制出的烟支丝中含梗较多,造成烟支重量标准偏差较大,刺破烟及熄火等质量缺陷。为此,提出改进二次风选的新思路:增大二次风选器的容积,提高风选能力;将原有气流通道改为"S"形通道,提高风选效果;将风选后的烟丝回送储丝区,实现烟丝的循环使用。降低烟支中的含梗签量,提高烟支的内外在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程 《装备制造技术》2013,(4):80-81,96
PROTOS70卷烟机二次分选出来的梗签中含有部分合格烟丝,为减少原料的损耗,有必要回收利用,为此研究设计一种梗丝分选装置将烟梗与烟丝分离,将回收烟丝再利用,为企业创造效益。  相似文献   

4.
由于原卷接机组排梗阀辊无法有效阻止除尘负压风进入漂流室,导致漂流室内气流受除尘管内负压风的干扰,使得其中一部分烟丝和其他可卷制成分被除尘风吸走,造成了原料浪费。因此,在原机基础上对相关分离装置进行改进设计,使得新设计装置可实现PASSIM卷烟机梗签剔除物中梗丝的分离回收。梗丝分离回收装置能够彻底分离卷烟机二次分选出来进入出梗腔的梗签和烟丝,节约了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真空悬浮腔用于外置式卷接机组梗签二次分离装置进行第一级分离,对梗签二次分离装置的梗丝分离效果有很大影响。对卷接机组梗签二次分离装置及真空悬浮腔进行了设计,并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真空悬浮腔内的气流进行仿真,分析有无弹丝松散机构、弹丝松散机构位置、挡风块数量等因素对梗签二次分离装置梗丝分离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弹丝松散机构有利于梗丝分离。当弹丝松散机构至悬浮腔下收缩口的高度为45 mm时,梗丝分离效果较好。挡风块数量为3时的梗丝分离效果优于挡风块数量为4时。  相似文献   

6.
ZJ17卷接机组通过吸丝腔内的吸风穿过吸丝带上的网眼吸附并输送烟丝.使用过程中发现,刮刀与吸丝带被动轮之间有烟丝堆积堵塞,造成吸丝带被动轮运转不灵活,导致吸丝带打滑和吸丝带、被动轮及轴承过早损坏,致使设备运行期间经常发生吸丝风道烟丝阻塞等问题.ZJ17卷接机组防止烟丝泄漏堵塞装置改变了二次梗丝分离后的烟丝上升到吸丝带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ZJ116卷接机组梗丝分离系统出现梗签含丝率过高的问题,分析影响梗签含丝率过高的影响因素,并对目前ZJ116卷接机组循环风机传动比和星形辊叶片压板进行改进。改进后梗签含丝率由30.23%降低至7.3%。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产要求,需要不定期从ZJ112型卷接机VE供丝烟梗回收部分,对回收的烟梗进行取样检测。由于现场没有较好的取样方式,给取样工作造成不便。经过研究,通过借鉴液压、气压泵设备换向原理,设计出一套梗丝取样装置,较好地解决了取样问题,适合在该机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烟支卷制过程中关键工艺参数对梗签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风机负压、挡板高度及孔位对梗签含丝量、烟丝含签量的影响规律,并拟合出线性曲线。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风机负压的增大,梗签含丝量呈下降的趋势,烟丝含签量呈增加的趋势,梗签的剔除效果变差;随着挡板高度的提高,梗签含丝量呈下降的趋势,烟丝含签量呈增加的趋势,梗签的剔除效果变差;随着孔位由1位变动到5位,梗签含丝量呈下降的趋势,烟丝含签量呈增加的趋势,梗签的剔除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0.
针对PROTOS70卷接机组烟支圆周控制的缺陷,研究设计烟支圆周显示控制系统,剔除圆周不合格烟支,提高卷烟烟支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卷烟质量检验过程中,现有的卷烟烟丝的分离方法对烟丝结构破坏较大,对卷烟质量检测结果影响较大等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气吹式烟支夹紧的分离装置。该装置是根据卷烟滤嘴和烟丝部分透气性不同的特点,实现对烟丝的气吹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卷烟烟丝的手剥和裁切分离方法相比,经该装置分离后的烟丝含末率分别降低约18%和8%。该装置的研制为实际卷烟品质的准确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烟丝分离方法和设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叶片加料机无法满足现有的叶丝加料工艺要求,为了提高加料过程的料液有效利用率和加料均匀性,需对叶片加料滚筒设备的内部导流装置进行重新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导流板、钉、板带钉,并对板及钉结构做了相关的防粘壁设计。应用效果表明,烟丝在该滚筒内部能够被充分抛起并与料液充分接触,与叶片加料相比,叶丝加料的料液有效利用率提高了5%,加料均匀性提高了3%,同时出料端的烟丝松散无湿团,滚筒内壁无烟丝烟末粘连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广泛使用的风力送丝系统,其核心设备是振盘式送丝机,安装在送丝机腔体顶部和侧面的吸丝管借助风力吸入烟丝。由于振盘的振动,容易发生烟丝造碎和分层,而上吸式和侧吸式吸丝管对风速要求较高,加剧了烟丝的造碎和分层,导致卷烟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下吸式送丝机,相较于振盘式送丝机的改进措施为:①将吸丝管的吸丝方式从上吸式或侧吸式改成下吸式,用落料方式给吸丝管喂料;②弃用振盘,采用拨辊来实现烟丝松散和均匀给料的目的,防止烟丝分层;③用逐步收口的落料斗给吸丝管喂丝,降低风力要求。改进后,对经过送丝机前后的整丝率和碎丝率进行多批测试,并与改进前对比,发现整丝率损耗降低了0.48%,碎丝率的增加降低了0.23%,送到卷烟机的烟丝结构更加均匀,提高了卷烟质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以PROTOS 70烟草卷接机为应用背景,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由CCD摄像机和工控机组成的钢印自动纠偏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提高了烟支的品质,还可以预防批量品质事故发生,节省原材料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AB软件在原先的系统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已有的SLC 5/03处理器设计出卷烟制丝线烟丝掺配过程的报警系统,很好地预防了质量问题,避免了各种程度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制丝线残烟掺配过程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万向节机构的一项新用途,建立了新型高速卷烟机中广泛采用的万向节型刀头机构的运动方程式,并推导出一些重要的运动设计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井油气水三相流量测量难、测准更难这一实际问题,对溢气型集流伞的结构作了优化和改进,设计出一种自力式油气水三相流气液分离装置,装置上安装了涡轮流量计和电导持水率计,完成油气水产出剖面测井仪的研制。利用多相流测试系统对产出剖面测井仪进行了流量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产出剖面测井仪能有效降低油井气相对油井液相流量和持水率测量的影响,可提高油田测量精度及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注入头是油田作业设备,用于井口上作业,通过马达带动链传动机构,在夹紧装置的作用下,将油管送入井内进行井下作业,注入头切入角的大小直接影响夹块与油管的碰撞程度,注入头切入角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链轮的分度圆直径不同,横向的链轮中心距不同,同时与夹紧装置的作用位置有关。推导出切入角的关系式,分析出上述三个因素的变化对切入角的影响程度,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切入角的优化分析,得到最优切入角,有利于改进结构设计,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铅酸蓄电池刀切装置通用性差且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出一款新型铅酸蓄电池刀切分离器。阐述了刀切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其结构特点及动作过程,设计液压、气动系统并甄选系统元件,对重要回路进行仿真校核。该装置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安装在现有铅酸蓄电池回收预处理生产线上,用于多种规格的铅酸蓄电池的切割。  相似文献   

20.
The need to continuously separate multiple microparticles is required for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lab-on-chip technology. Dielectrophoresis(DEP)-based separation device is extensively used in kinds of microfluidic applications. However, such conventional DEP-based device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for fabrication. A concise microfluidic device is presented for effective continuous separation of multiple size particle mixtures. A pair of acupuncture needle electrodes are creatively employed and embedded in a PDMS(poly-dimethylsiloxane) hurdle for generating non-uniform electric field thereby achieving a continuous DEP separation.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is that the incoming particle samples with different sizes experience different negative DEP(n DEP) forces and then they can be transported into different downstream outlets. The DEP characterizations of particles are calculated, and their trajectories are numerically predicted by considering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e incoming laminar flow and the n DEP force field for guiding the separation experiments. The device performance is verified by successfully separating a three-sized particle mixture, including polystyrene microspheres with diameters of 3 μm, 10 μm and 25 μm. The separation purity is below 70% when the flow rate ratio is less than 3.5 or more than 5.1, while the separation purity can be up to more than 90% when the flow rate ratio is between 3.5 and 5.1 and meanwhile ensure the voltage output falls in between 120 V and 150 V. Such simple DEP-based separation device has extensive applications in future microfluidic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