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璇 《电器制造商》2014,(12):26-27
三分之一,这是2014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全体大会主题演讲中智能家电话题所占的比例。若将目光移至会场外的展示区,不难发现,白拿拿、遥控一族等与智能家电相关的IT企业展位前总是人头攒动。与上届技术大会相比,前来参会的与智能家电相关的各类企业数量明显增多。在本届技术大会结束后,多家涉及智能家电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代表主动与《电器》记者交流参会感想,话语中无不传递出对家电领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智能家电"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发展到现在,业内对"智能家电"的概念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很多企业对"智能家电"的理解也多是停留在花样繁多的功能设计上.为了让更多的家电企业对"智能家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作为2011年慈溪家电展的配套活动,慈溪市科技局于4月23日举办了"智能家电科技沙龙活动",邀请到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同济大学的相关专家就"智能家电"议题与众多企业进行互动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曾婷 《电器》2015,(1):10
<正>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吸油烟机、智能电水壶……越来越多的普通家用电器走向智能化。如今,智能家电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2014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上,与"智能"相关的演讲超过三分之一。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智能化已经成为家用电器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不少家电企业都已推出智能家电。市场上的各类智能设备更是层出不穷。一些智能产品甚至可感知测量因素的改变,自动选择适合的程序。但是,究竟什么是智能家电?目前智能家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  相似文献   

4.
《电器》2015,(5)
<正>2015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将于今年10月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主办。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成功举办了11届,已经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重要和权威的技术交流平台,为推动中国家电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家电行业技术发展趋势.2015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将以家电"智能制造、智能产品、节能环保和新材料"为主题,并围绕该主题邀请相关演讲。希望2015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能够继续为家电研发人员搭建好技术交流平台.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本届技术大会将继续出版论文集,欢迎家用电器制造企业.企业技术中心,  相似文献   

5.
陈莉 《电器》2016,(12)
据可靠消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在致力于解决不同品牌智能家电的互联互通问题,其成果将在A W E2017上展示. 这一消息最早是从2016年11月10日在宁波召开的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上透露出来.在本次会议上,博西家电大中华区首席数字战略官徐成茂博士做了《智能家电的未来,决胜于地平线之下》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称,就在技术大会的现场,博西家电数字化转型团队正与海尔智能家电团队对接,商讨两家企业生产的智能家电互联互通解决方案,同时也在探讨不同品牌智能家电互联互通的接口标准化.徐成茂表示,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的召集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胡坎 《家电科技》2007,233(5):6-7
前不久,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在此次博览会上看到,新型智能家电控制方案、聚氨酯材料的应用以及一些产品自检工具引起了许多家电企业的关注,它们分别涉及智能化发展、材料替代以及产品性能与质量控制三大家电产业发展趋势。然而,在受到观注的同时也暗含着同样的问题,即家电产业链衔接不够顺畅以及产业实体间的整合与协作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逐步应用到家电行业中,使得传统家电赋予了“智能”成为智能家电。智能家电与传统家电在使用安全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比如外部通信网络的引入对智能家电的硬件和软件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研究智能家电典型远程通信系统模型,分析和探讨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智能家电系统在设备端、控制端、服务端等可能存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并给出了一些常见安全风险项目的测评方法和防护措施,旨在提升智能家电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8.
微言微语     
《电器》2014,(7):12-12
智能家电无疑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物联网是家电行业的下一个归属。因此.家电企业向互联网转型是必须的,否则迟早会被淘汰。点评:目前,智能家电的大势已经不可逆转。家电企业转战智能的信号非常明确。但在家电智能化竞争的过程中,企业还面临诸多挑战,更不能为了智能而智能。  相似文献   

9.
2017年11月2日,作为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以下简称家电技术大会)的协办方, GMCC&Welling总经理伏拥军在大会上发言表示,家电技术大会作为家电行业内最顶级的技术交流平台,每年都会紧跟时代发展趋势以及技术热点,探讨最前沿的技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GMCC作为家电业重要的配套企业,将倾尽全力为新时代家电产业的"智能、绿色、品质、材料"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电已进入千家万户,从大到一台冰箱,小到一个开关的智能设备构成了智能家居体系.物联网使智能家电能通过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智能家电感知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则是通过传感器实现的.当前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细化,对传感器的尺寸、功耗、价格有了更高的需求.以下介绍MEMS传感器的技术及应用、MEM...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大众用电》2012,(7):36-36
1智能家电时代的来临 进入21世纪,智能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家电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可能,各类高端智能家电接连亮相,人们的居家生活环境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智能家电就是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家电产品,具有自动监测自身故障、自动测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与远程控制中心通信功能的家电设备。无论是空渊、电冰箱、吸尘器、电饭煲、洗衣机等传统家用电器,还是电磁炉、消毒碗柜、蒸炖侵等新型家用电器,其整体智能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洪仁斌 《家用电器》2013,(12):29-29
智能家电时代的到来,开启了全新的家居生活理念,而对于家电企业来说,“智能”不可避免成为新家电大战中取胜的关键因素。 与智能电视相比,智能冰箱虽然发展得较慢,也一直不是家电企业的主推产品,但有赖于家电智能化的大趋势和智能技术的有力促进,其发展潜力巨大,有良好的销售前景。  相似文献   

13.
《家用电器》2017,(12):33-33
面对家电智能化,用户与企业目前显然不在一个调频上。数据显示,目前家庭智能家电用户激活率尚不足20%,半年后仍会使用家电智能功能的用户不足5%,而企业在逐年加大智能研发方面的投入,确切地讲,就现有状况而言,智能化的投入产出比仍处于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雷瑞 《电器》2014,(4):12
正现在,智能几乎成为很多家电的标准前缀。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出现在人们生活中。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等产品的推陈出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智能体验。智能家电是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技术引入家电设备后形成的产品。智能家电必须采用一种或多种智能化技术,必须具有一种或多种智能特性,必须具有消费者可感知的具体  相似文献   

15.
冯承文  陈坚波  田艳红  赵爽 《日用电器》2022,(2):102-106,111
一个家庭中有多个厂家商、不同种类的智能家电,而这些智能家电需要由多个厂商提供的多个APP进行操作和管理,增加了用户操作的繁琐性,严重限制了智能家电的应用场景升级拓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基于这种行业现状,探讨了实现智能家电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几种技术方案,从研发难度、技术成本、消费者体验等角度,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16.
<正>1智能家电的发展现状1.1智能家电的产生与发展原因智能家电的迅猛发展变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下:(1)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2)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达到支持智能家电产业大规模发展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12月22~23日,主题为"数据创造价值"的"奥维云网2021数字生态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现场聚焦家电、地产、家居、产业链及环境健康领域的发展,共同探讨家电、地产行业的生态发展之路. 奥维云网2021数字生态大会由"奥维云网2021数字生态大会主峰会"和"2021中国智能显示与创新应用产业大会""2021奥维云网地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嵌入式智能家电的基本特点,首次将GSM短信息技术应用到嵌入式智能家电系统使整个家电系统具有更智能、更人性化的特点,并阐述了将GSM短信息应用到嵌入式智能家电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尚海龙 《电器》2014,(6):30-31
2014年,智能家电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不仅传统家电厂商大力推广智能新品,许多互联网企业也依托"智能风暴"进入家电行业。一时间,“无智能不家电”似乎成为业内共识。然而,由于家电厂商对智能家电的理解有所差异,市场上的智能家电也是五花八门。究竟怎样的产品可以称为智能?实现互联互通还需要哪些条件?  相似文献   

20.
蔡梦 《家用电器》2014,(8):58-58
如今,"智能家居"、"智慧生活"等词汇,因中国家电制造企业如火如荼地推出智能家电并提出相关战略而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其中最为核心的一点是未来智能家居与智慧生活的构建,已经离不开IT、互联网等行业伙伴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