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出具备阻断直流故障电流的两端口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共提出两种方案,分别为将直流自耦变的第一、第三换流器改造为具备阻断直流故障电流能力的换流器,以及在直流自耦变直流高低压直流端口间安装直流断路器。论述了两种方案的拓扑结构,推导了两种方案下所使用的换流器总容量随变比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安装直流断路器的方案所使用的换流器总容量少于改造换流器的方案。仿真验证了加装直流断路器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变比为1~2.5的范围内,两种方案下,具备阻断直流故障电流的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所使用的换流器总容量始终小于1.3倍互联功率,且所使用换流器总容量随变比降低而降低;而常规的直流–交流–直流变换技术无论变比如何变化,所使用的换流器总容量始终为2倍的互联功率。在PSCAD/EMTDC下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保护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现状和直流电网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利用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互联不同电压等级LCCHVDC输电系统的方案,并研究了其潮流控制策略。由分析可知,常规LCC整流站和逆变站的控制器无法保证互联系统的稳定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本地式潮流控制器和一种集中式潮流控制器,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利用?500k V/?800k V 1000MW的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互联两条?500k V 3000MW和?800k V 7200MW的LCC-HVDC线路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器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器能够在对原有LCC控制改动很小的基础上,实现互联系统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了目前直流自耦变压器技术的特点及其缺陷所在,针对目前直流自耦变压器无法穿越直流故障的问题,分析了直流自耦变压器穿越直流故障的需求,在其基础上结合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特点,设计了具备无闭锁可穿越直流故障的直流自耦变压器子模块数目配比。其次,设计了该变压器的控制策略,保证其在正常工况和故障工况下的稳定运行。最后,在PSCAD/EMTDC下搭建了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无闭锁穿越直流故障直流自耦变压器技术的可行性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有源桥拓扑结构的能量传输机理,通过融合直流自耦变压器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拓扑演绎规律,提出了具有高传输效率和高运行可靠性的推挽式直流自耦变压器。分析了推挽式直流自耦变压器的工作机理、控制策略和系统参数对运行特性的影响。通过采用特定拓扑结构的四绕组变压器并结合推挽式工作模式,推挽式直流自耦变压器内部的特定四绕组变压器可由2个相同的单相双绕组变压器等效代替分析,极大简化了稳态控制策略的设计难度。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推挽式直流自耦变压器的技术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该文研究了一种单向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该单向直流自耦变压器由电压源型换流器与不控整流器串联而成,包括升压型单向直流自耦变(UUDAT)和降压型单向直流自耦变(DUDAT)两类拓扑。提出UUDAT以及DUDAT的直流功率控制策略,分析了高压直流系统故障以及低压直流系统故障下,UUDAT和DUDAT的直流故障响应并提出相应的故障隔离措施,评估了直流故障隔离能力对UUDAT和DUDAT造价的影响。在PSCAD/EMTDC下通过对±320kV/±500kV,1000MW的UUDAT和DUDAT的仿真,验证了UUDAT和DUDAT的技术可行性。由于使用了自耦技术,UUDAT和DUDAT相比于常规的DC-AC-DC型单向DC/DC可以较大地节省所使用的电压源型换流器、不控整流器和交流链路的容量。  相似文献   

6.
推导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DC/DC autotransformer,DC AUTO)内部交流系统的动态特性,设计直流自耦变压器的控制器,分析高压侧直流故障以及低压侧直流故障时,直流自耦变压器的响应特性,提出将MMC1、MMC3部分子模块改造为自阻型子模块以隔离高压侧直流故障及低变比时在MMC1、MMC3额外串联半桥子模块以隔离低压侧直流故障的方法,分析双向直流故障隔离能力对DC AUTO造价的影响,论文随后在PSCAD/EMTDC上搭建一个±320 kV/±500 k V 1 000 MW DC AUTO的仿真算例,验证所提控制器与故障隔离方法的正确性。以测试的DC/DC为例,常规DC/AC/DC技术所需要的换流器总容量为2 000 MW,而DC AUTO技术仅需1 020 MW换流器即具备DC/AC/DC技术的全部功能(包括双向直流故障隔离能力)。常规DC/AC/DC的损耗率约为1.8%,而DC AUTO的损耗率约为0.97%,在低、中变比下,DC AUTO具备取代DC/AC/DC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一类新型的直流-直流变换技术—直流自耦变压器(DC AUTO)的设计与发展。阐述了直流-直流自耦变压器对直流电网的作用,以及DC AUTO的提出历程及其支撑技术,并把DC AUTO与常规交流自耦变压器作了类比。分析了具备双向直流故障隔离能力的DC AUTO的成本和损耗,并总结了多端口DC AUTO、混合型DC AUTO、单向DC AUTO、网间联络器等多种扩展技术,指出在中、低变比领域,DC AUTO可以取代常规DC/AC/DC技术。  相似文献   

8.
当互联不同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系统时,需要利用直流变压器技术。直流自耦变压器凭借其结构特点,被认为是最具经济性的拓扑之一。文章研制了由两电平电压源型换流器组成的直流自耦变压器(DC AUTO)实验样机。通过将双向DC AUTO中特定的电压源换流器闭锁便可将其重构为单向直流自耦变压器。设计了实验样机系统主接线,研究了各VSC换流器单元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及其控制系统架构,提出一种应用于单向直流自耦变压器的带电流保护的双环控制器,详细分析了实验样机的启动方法及其功率传输特性。通过直流功率传输实验验证了不同类型的直流自耦变压器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样机在稳态直流功率传输、潮流反转等工况下具有较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系统功率响应迅速且跟踪准确。  相似文献   

9.
在电力系统中,需要对某些电压等级调整以保证电压质量,为此有载调压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自耦变压器比双绕组变压器具有如下优点:在相同额定容量和电压绕组比情况下,自耦变压器(两线圈)比双绕组变压器二次绕组节省铜百分比为1/k_A×100%,故变比k_A越接近1,节省铜越多;对于三绕组线圈自耦变压器,高压侧调压方式自耦变压器应适用于中压侧电压保持不变、而高压侧电压改变时的要求。这种调整方式有如图1、2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多脉波整流器的谐波抑制能力和功率密度,提出了一种使用直流侧有源谐波抑制方法和星形联结自耦变压器的多脉波整流器。该整流器的两个整流桥分别与两个Boost变换器相连,通过控制Boost电路的输入电感电流使整流器输入电流近似为正弦波;使用星形联结自耦变压器作为移相变压器,该变压器绕组结构交互联结,可显著降低变压器的容量,提高系统的功率密度。计算了使整流器输入电流为正弦波时的Boost变换器电感电流理论波形,并给出了可实现的电感电流波形,进一步分析了直流侧谐波抑制方法对星形联结自耦变压器容量的影响。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整流器可有效抑制输入电流谐波,且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开关电源功率低的现象,设计了一种应用软开关技术的大功率开关电源,并对该电源的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它的主电路以及驱动电路。对于变压器的设计也给出了具体的设计过程,同时对于驱动电路所采用的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实际应用表明,该开关电源运行可靠,效率高,功耗低,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单周期控制技术是一种非线性控制技术,在动态性能要求较高的功率变换场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在论述单周期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单周期控制半桥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实现,并给出了仿真与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变换器具有控制简洁、稳定性高、抗输入电压扰动能力强、变换效率高、工程实现容易、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一种DC—DC变换器的工作机理,设计了相应的主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根据实际的性能要求,计算了主电路和逻辑控制电路的参数,同时利用数模混合仿真软件Saber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利用实验结果对系统进行了优化,最终使系统性能达到现场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型零电压转移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零电压转移DC-DC变换器,并以其在Boost交换器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仿真与实验都证明全部主、辅管均可实现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并且电路可工作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电流跟踪数字控制的Buck 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Buck DC-DC变换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电流跟踪数字控制方法,根据输出电流和输出电压的采样信息,计算出所需要的输出电流,并将电感电流控制在该输出电流的一个滞环宽度之内。详细分析了负载突变和启动过程中输出电压的动态响应,给出了参数选择和设计考虑。以一个电流跟踪控制的Buck DC-DC变换器为例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了电流跟踪控制的可行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对称控制全桥变换器不能实现软开关而导致变换器效率较低的现状,提出了对称控制全桥谐振PWM(FB-RPWM)变换器,详细分析了FB-RPWM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其稳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FB-RPWM变换器虽然采用对称控制,却仍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了所有桥臂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ZVS)和输出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ZCS),且其输入输出电压传输比与负载、开关频率和占空比无关,呈现出直-直变压器(DCX)的工作特性。与移相全桥(PSFB)变换器相比,FB-RPWM变换器减小了两个开关管的关断电流,且变压器一次侧采用隔直电容,实现了励磁电感电流的零直流偏量,降低了变压器损耗,进一步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最后,搭建了一台400V输入、50V/10A输出的实验装置,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利用多端网络等效变换来简化电路的大型网络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介绍利用分立元器件搭构的反激式DC—DC变换器的拓扑以及实际电路,给出了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拓扑的特点及各项工作性能。该项工作可为日后该拓扑的集成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鲁维德 《电源世界》2006,(4):5-9,58
本文对新型直流-直流变换器主要应用特性作技术分析,并以图形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