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钢二铁厂3号高炉(1070 m~3)有16个风口、2个渣口、1个铁口。1996年7月12日,计划封炉8天,换装料大钟并进行炉喉喷补。7月20日复风后,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炉缸冻结,高炉恢复时间长达12天,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2.
1 检修及检修前的状况 首钢4号高炉(2100m~3)进入1999年10月份后炉况表现良好,实际焦炭负荷一直维持在4.25左右,检修前(10月20日前)平均风量4625m~3/min,焦比396kg/t,日产铁量5050t,煤比108 kg/t。但遗憾的是炉温 相似文献
3.
萍钢301号高炉(314m3)有12个风口,2个渣口,1个铁口。由于炉顶小料钟、小料斗磨损严重和炉前电炮基座松动,高炉于1998年5月11日开始封炉检修,5月15日复风。高炉整个恢复过程相当顺利,18日利用系数就达2126t/(m3·d)(详细指标... 相似文献
4.
5.
安钢1#高炉长期保持炉况稳定顺行。2015年初,因炉缸侧壁局部侵蚀,侧壁温度最高上到840℃,高炉被迫进入护炉阶段,炉缸状态下滑,致使12月11日年修复风后炉况失常。经采取集中堵风口,减轻焦炭负荷,加锰矿,提炉温降碱度,严格控制风速等措施后,炉况得以快速好转。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酒钢7号高炉长期休风操作及炉况恢复操作,在总结分析历次长期休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提高渣铁物理热、配加辅料改善渣铁流动性,快速加风、实时开风口强化,实现了炉况快速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对武钢5号高炉炉况失常的原因及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拉风频繁、慢风时间多、原料带入Al2O3高、焦炭和烧结矿质量差、炉温偏低、碱度高是炉况失常的主要原因。采用锰矿和净焦洗炉、堵风口恢复、压边缘疏松中心煤气流、凋整O/C、控制稍高炉温、较低碱度、增加出铁次数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武钢4号高炉大修技术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5月,武钢4号高炉停炉进行第二次大修。大修设计的基本考虑是:尽量利用原有设备及构筑物,仅对限制高炉生产能力发挥的薄弱环节进行改造更新。改造设计主要围绕长寿、高风温、无料钟炉顶以及实现320t混铁车和100t铁水罐车均能装运铁水等内容进行,将钟式炉顶改为无钟炉顶,将工业水冷却改为全软水闭路循环冷却,新建4座高温内燃式热风炉,采用适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后,一代高炉炉龄可达10年以上不中修,热风炉寿命约两代高炉炉龄,风湿1150℃(单烧高炉煤气),顶压0.20MPa,年产生铁176万t(能力192.5万t)。大修后的4号高炉已于1996年9月28日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对宝钢高炉降料线快速恢复技术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实施了降料线至炉身中下部进行喷涂,3号高炉实施了降料线进行S3段冷却壁整体更换作业,并且均实现了快速恢复,从送风开始至全风炉况正常仅历时8-9h。 相似文献
18.
包钢2#高炉经过扩容大修,装备水平大有提高,开炉前根据2#高炉炉型特点制定了开炉方案,通过周密的组织、准备和精心操作,开炉顺利,达产速度快,比计划提前4天达产. 相似文献
19.
武钢5号高炉炉身较易发生粘结。通过采取控制冷却壁的水温差、调整风口布局和加强操作管理等几项改进措施,对高炉炉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改进后,5号高炉保持了合理的操作炉型,高炉长期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