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郑晓杰 《山西建筑》2010,36(3):29-30
对绵阳市绿地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进而提出绵阳市建设应急避难绿地的必要性和应实施的措施,从而提高防灾效率,减少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于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心避难场所、固定避难场所等单个占地面积大、容纳避难人群多的避难场所。由于街头绿地占地小,容纳人群不多,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造成大量可供紧急避难空间的浪费。文章通过实例来探讨街头绿地在应急避难场所中的应用,将防灾减灾功能和景观设计相结合,形成了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独有的特点,提出了科学规划、平灾结合;综合利用、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三大原则,为构建城市应急避难型街头绿地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层住宅建筑特别是一类高层住宅建筑成为各地城市规划建设、解决老旧棚户区改造问题、节约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伴随而来的高层住宅火灾形势也是愈来愈严峻,甚至发生了一家几口死亡的火灾案例,如何破解高层住宅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引起群众的关心和思考。文章结合火灾防控工作以及当前建筑设计各类技术标准的修订和完善,研究在高层建筑中每户设置避难间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在从源头上强化火灾预防、减少灾害损失特别人员伤亡,有效地设置好高层住宅中的避难间提出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在GIS技术基础上,通过对太原市迎泽区防灾避难绿地的科学选址研究,以期在各种城市灾害发生时,人们的避灾效率能有所提高,尽可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城市安全建设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为防灾避险绿地的选址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将来其它地区防灾绿地的选址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有设置避难层的高层公共建筑较少且发挥作用有限.部分避难层被设置成敞开式,避难层内部的防火分隔措施不够完善.我国避难层面积5人/m2的要求明显偏低.必须扩大避难层设置范围,100 m以下高层公共建筑和住宅也须考虑设置避难层、避难间.避难层、避难间的防火分隔、送风系统、照明系统要求偏低,需作改进.  相似文献   

7.
曾晶 《山西建筑》2011,37(23):197-198
从城市防灾避难角度分析了园林植物的功能及作用,就如何合理利用园林植物进行防灾避难作了探讨,重点从园林植物选择与配置两方面加以阐述,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9.
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不同于其他类型灾害,地震的受灾面积、损失程度非常大。地震发生后,受灾群众要避难,政府部门要组织救灾,这些都需要场地——避难(场所)用地。  相似文献   

10.
城镇人口财富高度集聚,灾害发生所产生的危害也更加严重,如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避难场所的建设则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避难场所发展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各地避难场所数量不断增加。但在各地新增避难场所中,仍以广场公园等开敞空间为主,对于室内避难场所重视程度不足。文章针对室内避难场所的规划设置方式进行一些研究,对地方室内避难场所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一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灾设置,可以有效应对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避难场所的设置是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的有效领导,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统一,规划部门精心规划设计,民众的积极支持与配合。通过对国内外避难场所现状设置方法的分析,探讨都市环境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设置方式与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中,城市地区生态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受到人类各项活动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就不断地遭到破坏,这在工业化进程中已使人类自己备受损害,人类也由此开始重视保护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水体和绿地是生态系统中城市水文生态和城市植物生态的重要内容,它们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因素,作者就此提出应重视城市中的水体和绿地的规划建设;并结合上海浦东新区和我国国情实际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中,城市地区生态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受到人类各项活动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就不断地遭到破坏,这在工业化进程中已使人类自己备受损害,人类也由此开始重视保护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水体和绿地是生态系统中城市水文生态和城市植物生态的重要内容,它们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因素,作者就此提出应重视城市中的水体和绿地的规划建设;并结合上海浦东新区和我国国情实际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正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介绍2003年10月1日,在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在北京试点建成。它是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为依托,在公园改造时引入防灾避险理念,使之成为平时百姓休闲游览的场所,灾时百姓疏散安置的场所。  相似文献   

15.
孙新旺 《园林》2001,(8):16-17
如今,城市休闲绿地已逐渐成为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城市绿色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之重要已不言而喻。纵观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历史,由于受到“苏联模式”、“复古风”、“西洋风”等影响,加之整个事业正处于发展初期,也的确走过不少弯路。但令人欣喜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有许多专业人士、学者开始倡导中国的园林要结合国情,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并将“生态大旗”高高举起,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城市休闲  相似文献   

16.
刘原平  李冰 《山西建筑》2011,37(10):3-4
对避难疏散场所的定义、分类以及主要技术要求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且对太原市小店区的避难疏散场所的设置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作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园林》2001,(3)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系统中尚未对城市休闲绿地给出确切的定义。事实上城市休闲绿地早已在城市“安家落户”,尤其是近几年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休闲型的绿地所占的比重已越来越大。从字面上来看,“休闲”是主体,《辞海》对“休闲”的一种解释为无事而休息,唐·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秋满休闲日,春馀景色和”,英语将“休闲”译为Lie fallow或Leisure。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休闲绿地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市民工作之余、茶余饭后进行户外交流、亲近绿色空间、消除身心疲劳的需要。从功能性来讲,城市休闲绿地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体闲绿地应该包括城市中所有带有休闲功能的绿地,诸如城郊风景区、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小游园、滨河绿地、居住区绿地等,而狭  相似文献   

18.
城市休闲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地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其本身来说,作为城市绿地的一种新的形式,即有城市绿地的共性,同时也具有区别其它类型城市绿地所不同的特征。鲜明的景观特色、良好的绿化环境、充足的休闲功能设施、宜人的尺度和空间,被认为是城市休闲绿地的基本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是发达国家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研究思维理念,许多城市也为此设计了下沉式绿地空间,一方面为迎合绿色海绵城市建设,一方面也希望响应海绵城市的可持续性、弹性建设理念要求,从源头上做到管水、节水与排水,全面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本文介绍了海绵城市,阐述了海绵城市与下沉式绿地之间的相互技术发展关系,并在最后重点探究了海绵城市中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的建设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城市立交桥绿地景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立交桥绿地景观发展的历史沿革。着重分析立交桥绿地景观的特性,总结、归纳了当前立交桥绿地景观布局的几种主要形式。进而,通过包头210国道和徐州市迎宾大道改造工程中绿地景观的工程实践,从深层次的设计内涵和景观表达,探索了城市环境中立交绿化景观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