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如何建立合理天然气价格体系,是关系城市天然气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城市能源评价体系研究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天然气价格制定的分析,找出城市天然气价格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边际成本定价方法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制定合理天然气价格的方法及思路.建立合理天然气价格体系必须遵循价值规律,以长期边际成本定价为基础,按实际供气成本定价,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价格,降低大工业类大型稳定用户用气价格,提高供气量,从而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研究并逐步理顺天然气价格体系,对推动城市天然气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上海天然气价格与电力价格作一比较,提出现有天然气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天然气价格体系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努力开拓城市天然气利用市场,最近“国家计委制定出新的天然气价格体系”(摘自《城市煤气》2001年8期第44页),我们认为还是不够。还必须制定一套计量体系,将价格体系和计量体系紧密挂钩,以确保价格体系在西部高原和次高原地区不被扭曲。  相似文献   

4.
专家估计,由于天然气增长速度很快,在不久的将来天然气将超过石油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矿物能源。我国天然气工业正在起步发展,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制定政策、价格体系,使气田开发、管道建设和用气项目同步进行。其中,管道建设又是连接上下的中间环节,必不可缺。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分布不均,不成系统;管线老化、技术水平落后;不能联网、供气可靠性差以及管道输气能力利用低等。为此,在未来的10年内,我国天然气管网建设设想为:“两纵、两横、  相似文献   

5.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支持政策,但可操作性有待加强。仅上海、长沙、青岛出台了具体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地方性补贴政策,但补贴的具体规划、报送、批复、核准流程还未出台。结合工程实例,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经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天然气价格对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经济性影响最大,蒸汽价格、电价的影响次之(电价的影响程度比蒸汽价格明显),项目总造价的影响最小。在蒸汽价格、电价合理变化范围内,对项目达到盈亏平衡时的天然气价格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关于完善天然气价格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的特点决定了其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平衡,在天然气价格管理上尤其要重视这一特点。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天然气价格及存在问题,对完善天然气的价格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期,中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BCCHP)推广,要求在制定分布式能源气价时,应体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削峰填谷的特点,给予价格折让.目前,中央和地方尚未出台针对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天然气的统一价格.以系统年总费用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经济优化模型,通过LINGO软件对模型求解,获得最合理的系统配置.以上海某超高层商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开发的优化模型,分别获得不同天然气价格条件下三联供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参数,探讨天然气价格变化对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设备容量配置、年综合能源利用率及经济性影响,提出合理的适合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天然气价格.  相似文献   

8.
要研究电力和燃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成章 《暖通空调》2002,32(3):36-37
指出电力与天然气应合理分割市场,电力不应盲目促销,电力部门应发展分散式发电,调整能源比价,争取发电用天然气的合理价格。  相似文献   

9.
燃气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属于分布式能源,是传统热电联产的一种发展。近年来,因其使用的是清洁能源——天然气,平衡了天然气冬季、夏季使用的不均衡性,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可靠性,能够缓解夏季制冷用电高峰。世界各国实践表明,发展能源梯级利用的小型热电冷联产是合理、高效地利用天然气资源的最佳手段。燃气型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在国际上已经广泛应用,但是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4)
天然气资源非常宝贵,大港油田积极有效利用天然气,但仍存在各种类型的零散天然气燃烧放空,既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浪费,又可能带来环保问题。回收这些天然气,可以用作油田加热炉的燃料,节约燃油,也可以通过发电机发电,节约电力能源,也可以通过CNG销售,增加收入。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对清洁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将零散天然气回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大港油田节能创效的重要课题。本文描述了大港油田天然气生产现状,分析了天然气放空情况,并提出了具体回收零散天然气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燃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燃器具作为燃气的终端消耗设备,热效率是衡量燃气被有效利用的指标,但是,目前燃器具热效率指标的测试是在满负荷、设计压力下的指标,而实际应用中与此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为了客观评价燃器具的节能效果,应采用与实际运行工况相符的热效率指标.  相似文献   

12.
侯峻 《煤气与热力》2002,22(1):32-34
对轻油制气厂在人工煤气向天然气过渡阶段两种不同的运行方式进行了讨论。以非直供方式,用石脑油、LPG或天然气做原料生产出改质气,再用天然气增热,得到与现有管网、用户燃气具完全适应的产品气。用天然气改质、增热得到的产品气成本较低。作为直供天然气的调峰及备用气源,用石脑油、LPG做原料生产出改质气,再与LPG按一定比例混合,则能得到与天然气特性基本一致的代用天然气。  相似文献   

13.
胡安鑫 《上海煤气》2007,(5):12-14,38
介绍国内外部分富气管道和富气输送工艺特点,分析了气体处理、输送相态以及输送方式,并对千气输送进行了比较,指出富气输送工艺的现状和今后应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殷瑛 《上海煤气》2002,(3):19-20,38
发展燃气空调与燃气锅炉及继后的热电联供是保护环境、扩大城市燃气应用途径的有效措施,而且在电力与燃气的削峰平谷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设备用能等方面存在着燃气、燃油与电力之间的竞争。文章指出,要继续发展燃气空调、燃气锅炉及热电联供必须要有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5.
郝凌云 《煤气与热力》2005,25(11):26-28
探讨了水煤气回收烟气掺混LPG作为居民用气试验的可行性,阐述了试验方案,分析了试验结果。通过试验与分析,发现适当降低水煤气发生炉炉温与煤层厚度,有利于控制回收烟气中O2及CO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6.
刘宝荣  石砾 《城市燃气》2007,383(1):15-19
从焦炉煤气、天然气、煤层气的产、供、销入手,对山西省气态能源的发展进行分析.山西省应立足于焦炉煤气和煤层气,量入为出发展天然气;针对省内气态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建议因地制宜,兼顾实际,采取相应的发展模式;城市燃气供应宜选择有经营资质和管理经验的燃气经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钢厂副产大量的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和COREX煤气等,为了安全使用这些煤气,对钢厂副产煤气加臭的必要性、加臭剂的选择和加臭量的计算等进行重点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工艺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各城市均存在上游供气不足的问题,通过兰州市8年来冬季高峰供气的总结、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保障城市燃气输配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9.
丁悠隼 《煤气与热力》2002,22(4):320-323
介绍了试验气体的配制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了对热水器生产企业适用的间歇式标准高压配气系统和连续式中压配气系统。  相似文献   

20.
China has a unique urban pipeline network of three types of fuel gases: manufactured gas (coal gas), 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 and natural gas. Manufactured gas, which is often seen as an outdated technology in the western world, is still widely used in Chinese cities. LPG is distributed through community-based pipelines in many Chinese cities, in addition to its distribution in cylinders and canisters in rural areas. Natural gas consumption is increasing throughout China, particularly as a cooking fuel. Expanding the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 particular, China's controls on natural gas prices have deterred investment in exploration and natural gas imports. However, recent price decontrols of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defined in Chinas as shale gas,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to-natural-gas), and recent pricing reforms, appear likely to increase natural gas use. The prospect for increased exploration is promising but will still depend greatly on the future of institutional reforms. In the near term, regulatory reforms toward a more market-driven system will be the most critical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uel gas se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