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志成  张金亮 《煤》2000,9(5):35-36,40
将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应用于实践 ,以实测围岩松动圈值为依据 ,并考虑动压对松动圈发展的影响 ,设计锚杆支护参数 ,将掘进巷道支护和回采超前维护用锚杆支护一次完成 ,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苗田 《煤矿开采》2007,12(2):45-46
紧邻正在回采的采煤工作面进行巷道掘进施工,由于采动影响较大,会出现掘进期间巷道围岩变形严重、煤体破碎等问题,造成施工难度大。漳村煤矿通过对动压条件下巷道的支护方式及护巷煤柱尺寸优化设计,较好地解决动压条件下锚杆支护巷道掘进难题。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三软煤层沿空巷道的锚梁网支护,给出了锚杆支护参数和巷道支护设计方案。巷道监测结果表明,巷道经受住了掘进和回采期间的动压影响,满足了安全高效回采的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宋涛  乔欣 《煤炭技术》2020,39(7):36-41
为了改善锚杆支护效果,降低巷道支护成本,根据柠条塔煤矿回采巷道实际情况,基于等效椭圆方法对回采巷道进行了支护设计,并运用ANSYS数值模拟了回采巷道开挖支护效果,初步验证了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通过工业试验,采用离层观测、收敛观测、钻孔窥视等手段,分别对柠条塔煤矿S1201带式输送机顺槽在掘进以及回采过成中动压的影响下顶板离层、巷道围岩变形等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监测结果显示:回采过程中顶板最大沉降量为10.4 mm,巷道的两帮最大收敛量为4 mm,现场未发现严重片帮现象;回采过程中围岩松动圈范围定为1.2 m,未超过锚杆支护长度;锚杆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受力波动增长,未超过设计值,验证了试验段内的巷道锚杆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采掘衔接紧张,在有尾巷的工作面中,尾巷的二次复用势在必行,但是尾巷不仅受到上部采空区动压的影响,同时,又要受到邻近工作面采动的影响及使用期长等因素,借鉴原有的全煤巷道锚杆支护技术的成功经验,结合具体条件,合理设计支护参数,实现动压条件下,全煤锚杆支护巷道二次复用.  相似文献   

6.
张长根 《煤》1995,4(3):13-16
介绍了将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测松动圈值为依据,并考虑动压对松动圈发展的影响,以能控制顺槽采动后的最大围岩松动圈产生碎胀变形为根据,将掘进巷道支护和回采时的超前支护用锚杆支护一次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5113巷处于断层处且受到8111工作面回采动压的影响,巷道出现较大变形,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本文根据巷道所处的地质条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现场情况进行模拟,采用加强锚杆支护方案以及水泥混合浆充填法进行模拟,得出前两种方案在掘进期间能够满足巷道支护要求。但是,动压来临时发生较大的变形,而水泥混合浆充填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动压影响下的巷道安全。所以,水泥混合浆充填法能够保证该地质条件下巷道的正常使用,该技术适合在相似地质条件下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霍州煤电集团干河煤矿受邻空动压影响巷道掘进速度慢、支护成本高、巷道掘进及回采期间返修次数多,严重制约矿井采掘衔接和企业效益的技术难题,通过对矿井掘进巷道进行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矿压监测,研究了邻空动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高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监测数据表明:邻空动压影响巷道采用高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掘进期间,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20 mm,回采期间两帮最大移近量为185 mm,满足了巷道掘进、回采期间的正常使用。高预应力锚网索联合支护技术提高了巷道支护结构的整体性,避免了邻空动压影响巷道掘进、回采期间的返修,该项技术已在全矿井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动压沿空巷道在煤柱宽度一定时,不同支护结构形式下围岩的变形破坏演化规律,利用新研制的地下工程综合模拟试验系统和先进的数字图像采集及相关分析技术,对动压沿空巷道在无支护、锚梁网索支护及支架支护3种不同支护形式下的围岩变形破坏与失稳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煤巷在无支护情况下围岩表面位移大致分为加速变形、缓慢变形和二次加速变形三阶段;对于动压沿空巷道,在本工作面回采影响期间,巷道围岩变形远远大于掘进影响期间,锚杆加固范围内的煤体碎胀量主要发生在掘巷期间,而在回采影响期间,巷道周边位移主要是由深部煤体碎胀所引起;强烈采动影响阶段是动压沿空巷道围岩控制的难点,另外,锚梁网索支护较支架支护更适用于围岩变形量较大的动压沿空巷道.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四台矿开采下部煤层时工作面回采巷道复合顶板特殊条件下掘进支护难的问题.通过对该矿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动压特征分析和高应力作用下采取支护措施的效果研究,取得了复合顶巷道受层间距小、过应力集中区域、动压影响大等条件下的巷道掘进支护与加固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以中兴矿3217材料巷和1205材料巷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进行底鼓变形监测及规律分析,以得出中厚煤层条件下沿空留巷的底鼓变形规律。研究表明: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底鼓变形可分为四个阶段:掘进及掘进影响稳定阶段、一次回采超前动压影响阶段、一次回采滞后影响阶段、二次回采超前动压影响阶段,后两个阶段是巷道发生底鼓变形的主要时期,在进行沿空留巷支护设计及底鼓控制时,需同时考虑一次回采和二次回采动压影响,综合来进行方案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121101工作面合理的支护体系,在围岩力学参数测试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确定巷道锚杆支护的间排距为1.2 m。通过矿压观测:回采期间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8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9 mm,巷道锚杆预紧力都在40 k N左右,受巷道掘进动压影响后锚杆受力逐渐增大,表明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围岩的稳定,起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义庆 《煤》2011,20(11):53-55
邻采邻掘巷道受回采动压影响,巷道掘进至回采工作面临近区域会出现围岩变形、煤体破碎等问题,造成巷道施工难度大、后期维护成本高.三元煤业2303工作面回风巷紧邻正在同采的综放工作面进行巷道掘进施工,通过对动压条件下巷道的支护方案的科学设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动压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深井高应力非常规断面动压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关于高应力动压巷道非常规段面掘进技术方面的文献较少.本文分析了巷道所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应力分布情况,并参考了数值模拟结果,对翟镇煤矿11103E高应力动压巷道采用了非常规断面掘进,锚带网初次支护只挂顶网,回采时锚带网加强支护挂帮网,特殊地段锚索注浆加固的方法;最终就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巷道围岩深部位移和锚杆(索)锚固力等矿压监测结果,进行了支护效果检验,结果表明支护技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工作面合理的支护体系,在围岩力学参数测试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确定巷道锚杆支护的间排距为1.2m,通过进行矿压观测:回采期间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8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9mm,巷道锚杆预紧力都在40kN左右,受巷道掘进动压影响后锚杆受力逐渐增大,表明: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围岩的稳定,起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山西某煤矿121101工作面合理的支护体系,在围岩力学参数测试及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确定巷道锚杆支护的间排距为1.2 m,通过进行矿压观测:回采期间巷道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8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9 mm,巷道锚杆预紧力都在40 kN,受巷道掘进动压影响后锚杆受力逐渐增大,表明:支护体系有效控制了围岩的稳定,起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纤光栅技术对塔山矿高应力显现巷道进行矿压观测,通过监测巷道变形、锚杆受力情况等数据,分析相邻工作面回采对已掘巷道的动压影响范围及强度,为后续对采对掘巷道掘进支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四台矿生产接替较为紧张,工作面回采基本无稳定期,14#51024小煤柱巷受邻面14#81022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14#51024巷道变形严重的问题,通过调研邻近相似矿井小煤柱掘进巷道支护方式并结合矿井实际巷道顶底板岩性及上覆、相邻采空区稳定程度,重新调整了支护设计,采用“角锚索+工字钢”、底角锚杆等综合补强支护及检测手段,实现了控制巷道围岩进一步变形的目的,为安全回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针对松软厚煤层留顶煤动压巷道的地质特点,以阳泉二景矿15202回风巷为例,在原掘进施工分析和支护效果评价的基础上,对施工工艺、支护参数选取原则和围岩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井下地质力学测试和工艺优化,采用斜拉锚索超前支护和管缝锚杆托顶作用,提出松软厚煤层留顶煤掘进支护综合技术。井下实测结果表明,斜拉锚索超前支护和管缝锚杆托顶作用有利于松软厚煤层顶煤的留设;高预应力全锚索顶帮协同支护技术能够解决松软厚煤层动压巷道的支护难题,保证巷道安全,为后期综放回采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20.
新型机械锚杆在旺采工作面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工程类比法以大柳塔矿目前树脂锚杆支护设计为基础,进行旺采工作面试验巷道新型机械锚杆支护设计。通过精心施工,钻孔垂直顶板岩面,孔深及锚杆扭矩满足新型机械锚杆的设计要求。锚杆受力、围岩深部位移、顶板离层及巷道表面位移综合观测表明,受回采动压影响后,试验巷道稳定,支护效果好。同树脂锚杆相比,大大提高了巷道施工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