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分子检测技术是致病菌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精准度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等温扩增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常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等温扩增技术包括环介导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uclear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链置换扩增技术(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SDA)、缺口依赖酶链置换扩增技术(nickase-dependent amplification NDA)、网状分支扩增技术(ramification amplification method,RAM)、依赖解旋酶扩增技术(Helicase-dependent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HDA)以及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等。本文将对上述几种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优劣势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人类食源性致病菌致病率的逐年上升,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滚环等温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 RCA)技术因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以滚环等温扩增技术为基础,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新技术不断得到发展。本文概述了滚环等温扩增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措施,指明研究发展新方向,旨在为食源性致病菌在快速、高通量检测需求上增加新方法,对食品安全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核酸扩增技术。相比于PCR,该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简单、便捷及低成本的特点。目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基因多态性分析、疫情防治等方面已经有广泛应用,也有文献报道了其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食源性致病菌和环境中的病原体检测等领域中,等温扩增技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潜力,有望发展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方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环介导等温扩增、依赖解旋酶等温扩增、依赖核酸序列等温扩增、切刻内切酶核酸恒温扩增、交叉引物等温扩增、链置换等温扩增、SmartAmp技术等一系列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性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从而为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是继PCR技术之后又一新型核酸扩增技术,恒温(60~65℃)条件下可在1h内将目的基因扩增到109,具有效率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对LAMP的原理、特点、应用及展望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 其反应过程始终维持在恒定的温度下, 降低了对精密仪器和检测场地的要求, 并大幅度缩短了检测时间, 更能满足准确、快速、灵敏、便携的日常检测需求。目前, 食源性致病菌仍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部分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中,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望成为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本文综述了环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滚环扩增、跨越式滚环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单引物等温扩增、依赖解旋酶的等温扩增、链置换扩增、交叉引物扩增9种等温核酸扩增技术的扩增原理和优缺点, 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提出了样品前处理、引物设计、结果判读、检测灵敏度、检测通量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 并给出相应解决措施, 以期为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是一种新型核酸扩增技术, 该技术在60?65 ℃恒温条件1 h内, 把特异性靶序列扩增到109水平, 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简单、便捷及成本低的特点, 已广泛应用于流行性细菌、病毒的定性定量检测等领域。本研究对LAMP的原理、特性及其应用做一综述, 从而为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应用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 RAA)是一种新型的国产等温扩增技术,其扩增反应可以在恒定温度(37~42℃)下快速完成,具有较高检测效率,且对精密仪器和检测场地的要求较低,更能应对大批量筛查、应急处理等应用场景。经10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 RAA技术已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本文介绍了RAA技术的反应原理,综述了近3年RAA技术及其扩展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总结了RAA技术在样品前处理、假阳性和假阴性、检测通量、试剂盒开发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RAA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推广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是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也一直是各种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CR)核酸检测方法虽然已克服传统微生物培养耗时长、准确度不高等缺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致病菌检测方法,但由于需要精确温度控制大大限制了其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PA),作为一种新兴等温扩增技术,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打破PCR的壁垒,弥补热循环、需要昂贵仪器等不足,更加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现场检测。本文总结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反应机理、引物及探针的设计方法,全面论述RP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概述RPA发展的热点问题并对RPA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等温扩增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分析方法。方法根据4种致病菌特异性基因合成LAMP引物,在反应前加入荧光染料,在63℃条件下反应45 min;反应结果可以根据扩增曲线变化直接判断。并通过在实际样品中添加标准菌株菌液,测定了其在增菌0、6、24 h的检测灵敏度。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基因组DNA的LAMP检测灵敏度为1 pg,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 pg;在样品加标实验中,其灵敏度在6 h分别可达到101、100、100、102 CFU/mL。结论该方法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具有可实时监控反应过程、反应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优点,适合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验证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试剂和仪器在不同乳制品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不同乳制品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运用LAMP建立便捷、快速、高效地检测方法,并以实验室储备菌株及人工污染乳制品样品评价LAMP检测引物试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肉制品的需求日渐增加。然而,肉品中的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针对肉制品基质复杂、致病微生物浓度低的特点,传统的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操作过程复杂,不能满足现代食品检测的要求, 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核酸适配体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方法发展迅速, 已经成为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检测法、基于免疫的检测方法、生物传感器检测法、核酸适配体检测技术等综述肉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并总结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为开辟新的肉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我国应对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发至关重要。目前在基层监管执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以免疫学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和免疫磁珠分离技术;以及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PCR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等技术。本篇综述对上述技术的检测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还对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领域极具有发展前景的双功能抗体检测技术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文章分析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快检的技术瓶颈主要在于所有快检技术的建立很难绕过致病菌富集和分离的过程,这一步骤很大程度上延长了食源性致病菌快检所需的时间。研发高效、快速的致病菌富集分离技术是真正实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随着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新型基因组编辑技术和先进的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技术不断涌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展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商业化的发展。本文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分类出发,深入总结和探讨了传统培养分离法、免疫学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开发的基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和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核酸检测新方法。通过对最新的针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综述,为研究者开辟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新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现如今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其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学、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基于生物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双功能抗体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为食品致病菌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提供方法以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食源性疾病事件频发,食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化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有害微生物污染占了较大比重,而乳品因营养丰富可以为众多微生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易被其污染。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虽然设备简单、成本低廉,但普遍检测周期长、操作繁琐,对人员操作水平和检验经验要求高。本文综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光谱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技术在乳品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研究进展,展望了乳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向在线化、便捷化、高效化发展前景,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病原微生物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微生物对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t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是一种新型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 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快速、经济、简便的优点。可以与其他新技术结合, 弥补其引物设计困难和易被污染的不足, 使其能够在更多领域应用, 尤其是在资源贫乏地区的基因检测以及食品的快速检测和基层检测。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并对环介导等温扩增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爆发根源之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因其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快速简便、省时省力等优点,在食源性致病菌的鉴定与检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系统阐述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包括多重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液相芯片和基因探针技术等,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些技术由单一检测向多重检测的突破,及实现快速、高通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应用研究成果,总结了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旨在为未来更好地发展快速、高通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技术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