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十天高速公路某黄土隧道左线出口发生塌方冒顶事故的处治工程,分析隧道发生塌方冒顶的主要原因,提出采用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洞内与地表共同治理的综合处治措施,并结合塌方段原设计初期支护强度不足的工程实际提出了3种初期支护方案; 利用数值分析软件FLAC 3D,对3种初期支护方案下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工况1(I25a型钢钢架+厚30 cm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体系刚度偏大,初期支护承载力存在富余,工况3(I20a型钢钢架+厚25 cm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体系刚度偏小,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并考虑到施工成本,应采用工况2(I22a型钢钢架+厚28cm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体系; 现场监测数据表明,经过处治后隧道变形较小,最大拱顶沉降为16.4 mm,最大拱顶沉降速率为2.2 mm·d-1,最大周边收敛为11.3 mm,最大周边收敛速率为1.6 mm·d-1,且最大地表沉降为46.6 mm,相关变化值都在标准范围内,说明处治效果良好; 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隧道塌方冒顶的预防与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建云南省昆明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杨林隧道,为目前亚洲在建的最长的双线分离式六车道公路隧道。在杨林隧道进口右线地质软弱破碎、膨胀性围岩地段出现仰拱开裂现象,根据该隧道的施工情况,全面分析仰拱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处治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工布江达隧道的工程概况,对洞口滑塌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洞口滑塌的处理方案,对明洞桩锚支护结构开挖的稳定性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隧道洞口浅埋段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易造成塌方.本文依托青龙崮隧道工程,针对洞口段塌方问题,分析造成塌方的具体原因,并采取轻质混凝土回填、地表注浆等技术对塌方进行处置,结果表明处治效果较好,为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晋阳高速公路隧道渗水现状,对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病害处治的方案,保证公路隧道的运营安全,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在将军沟隧道出口工区塌方洞段地质调查基础上分析了隧道塌方的影响因素,根据隧道塌方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隧道施工技术,确定了以“稳固塌方体、加固塌方影响洞段、在超前小导管超前预支护条件下采取台阶法及时支护”的施工措施和方案,从而积累了隧道塌方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7.
隧道的开挖是在已有初始应力条件下对岩层的卸载过程,围岩由于应力重分布而出现变形,在一定条件下变形发展导致失稳破坏。隧道塌方机理复杂,诱发因素繁多,形式各异,因而正确认识和处治塌方在工程实际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广东某高速公路隧道塌方的治理,说明处治塌方的典型措施。 相似文献
8.
隧道施工属于地下隐蔽工程。结合活沙兔隧道掘进过程中隧道塌方,分析塌方过程及产生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处治方案,可对类似隧道塌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八台山隧道施工中所遇到的大型溶洞的实际情况,对溶洞段隧道基底处治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处治方案,并对各处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比选,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浅埋隧道塌方处治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马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Z2):3976-3981
根据工程塌方处治实例,探讨了浅埋隧道塌方处治中超前支护系统的作用原理,利用有限元手段分析了二次衬砌结构的内力情况,给出了塌方处治方案,根据处治效果可得出:(1)管棚注浆法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工法,其力学效应是显著的;(2)处于浅埋顺层围岩条件下的隧道,围岩的变形往往带有突然性;(3)施工中及时构筑二次衬砌,早日形成封闭式支承体系,加快围岩变形稳定过程,可有效地抑制围岩过度变形及塌方事故。 相似文献
11.
文中针对安徽省在役高速公路隧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衬砌开裂、渗漏水、排水系统瘫痪、路面裂缝、防火涂料或瓷砖脱落等常见病害问题,系统地分析了隧道病害产生的原因,并研究制定了隧道常见病害问题处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处治效果,为今后公路隧道病害处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东莞东江供水应急工程莲花山段隧道处于红粘土区浅埋隧道施工开挖中,隧道初期支护开裂并产生较大沉降。通过从地质条件、施工等方面综合分析,深入探讨了隧道开裂并沉陷的机理,提出采用路线调坡、地表注浆加固以及初期支护加强等施工处治措施。通过施工监控量测进一步对施工进行跟踪,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表注浆加固进行了调整。实践表明该处治方案对红粘土区隧道沉陷开裂较为合理,对类似地质区隧道沉陷开裂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机理及预防和处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隧道洞口塌方、洞内石质类塌方、洞内土质类塌方三种类型的机理,探讨了从工程地质、施工技术预防塌方的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塌方、大塌方、地表沉陷、涌水塌方的处治技术,从而指导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16.
前碉1号右线隧道开挖初支完成后,伴随着地下水对围岩的侵蚀,围岩软化似淤泥,自承力急速降低,初期支护发生快速严重变形,其中K75+430~K75+450拱顶发生坍塌.本文以该工程为例,对山区隧道塌方处治进行探讨,旨在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塌方处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在介绍鹧鸪山隧道工程地质情况基础上,对隧道塌方概况以及大塌方的破坏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地质条件等主要因素以及设计与施工等其它因素两个方面对塌方原因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小塌方、大塌方、塌方冒顶及洞口塌方处治方案。其中,大塌方处理方案主要为大管棚注浆固结与双层小导管注浆固结两种方法,具体选用原则应根据工程情况进行确定。以此为原则对隧道塌方段进行处理,施工监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处治方案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