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某稠油试验区为大庆西部稠油开发一个试验区,是典型的浅薄层稠油油藏,具有区别于其它类型油藏的特殊问题。结合试验区的油藏特征,对浅薄层稠油注汽参数和生产动态数据规律研究分析,及对影响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浅薄层稠油油藏开发途径,改善蒸汽吞吐开发效果,对国内外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蒸汽吞吐开采方法又称循环注蒸汽方法或周期性注汽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技术相对简单、投资较少、产能增加快且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对于普通稠油和特稠油的开采工作几乎没有风险。自1960年美国成功实施后,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在已经成为稠油开采的主要方法,在世界各国稠油开采中广泛应用。我国80%以上的稠油是以蒸汽吞吐方法开采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低产低效井的原因分析、研究和治理,揭示了蒸汽吞吐开采的低产低效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治理措施,对蒸汽吞吐开采的稠油低产低效区块的综合治理和改善稠油井吞吐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这一工业的血液的需求越来越强,在我国的油田中,稠油油井在已经探明开采的油井中占据了一部分比例,在稠油油井的开采工艺中,使用蒸汽吞吐进行稠油的开采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开采技术。蒸汽吞吐稠油开采工艺使用至今已经有近70年的历史了,现今在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稠油开采中被广泛使用。本文通过对蒸汽吞吐的采油原理以及开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峡沟开发试验区异常低温、低压、低渗透、低速、普通稠油油藏,使用传统开采技术难以提升试验区产能,应用数值模拟方法论证应用蒸汽吞吐技术可行性。本文中在西峡沟开发试验区应用蒸汽吞吐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蒸汽吞吐开发技术的配套技术与工艺参数,为蒸汽吞吐技术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田莉 《中国科技博览》2011,(35):187-188
稠油蒸汽吞吐开发后期,面临“三高、一低、一快”,即:高吞吐轮次、高采出程度、高含水、压力水平低、递减快,要保持区块产量规模。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研究是基础,是进攻性措施的物质储备。稠油蒸汽吞吐属降压开采,边部压力相对较高,措施效果明显,合理利用边部水体能量,均衡动用储量,仍使我们当前保持区块产量规模的重要举措。区块内部主体,实施提升压力水平,改善驱替效果的可行性实验,为二次开发提升油藏整体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入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8.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人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水力喷射钻孔技术的工艺原理,并针对高3624区块的储层特性进行了钻孔参数设计,同时分析了以水力喷射钻孔技术为基础在稠油井实施蒸汽吞吐联作的技术可行性,最终完成了国内首次砂砾岩油藏实施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措施工艺联作的现场试验,并获得成功,增产幅度高达200%,该试验表明水力喷射钻孔与蒸汽吞吐措施联合应用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对地层进行测试,可以取得地层的产量及压力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取得地层参数,从而为油气田的后序开发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在粘度不高的产稀油井、产水井、产气井的试油测试工具工艺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已经取得较大的进展,现有的工艺技术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的需求。但在稠油井的测试抽汲中,还存在着很多难题。地层测试中,抽汲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试油产量及试油资料的优质率,影响着油气井产能的确定及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本文针对因原油粘度高,密度大造成油稠井测试抽汲困难,效率低下的问题,从分析稠油物性人手,针对杜75井现场测试中应用的一套适合稠油井测试工具、管柱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测试工艺技术,介绍了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稠油测试抽汲及资料录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缩短了稠油井的试油周期,为以后的稠油井试油测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中南段稠油主要为次生成因,生物降解占居主导地位。稠油油藏受构造部位控制,集中分布在斜坡高部位。沉积中心的转移及烃源灶的分布、有利的输导体系和构造岩相带也是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为止,我国己形成了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等)、稠油冷采技术(主要包括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化学吞吐、化学降粘、微生物采油、溶剂萃取、电喷泵开采等技术)。尤其是稠油热采技术已成功用于各大油田。  相似文献   

13.
经过强化开采,目前稠油热采老区已进入中高含水、多轮次吞吐阶段,稠油产量由上升态势转换为下滑趋势。为减缓水侵影响,提高热采开发效果,运用精细地质管理和精细地面管理,延长热采井的生产周期,提高经济效益,达到了较好的蒸汽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14.
前言 单家寺油田单2块稠油油藏是胜利油田最早投入开发的稠油油藏,随着勘探开发时间的延长,矛盾日益突出。已投产的沙三段主力油层采出程度高,已接近蒸汽吞吐开发的极限,沙一段非主力油层由于储层及流体物性差,无法有效动用。本文针对单2块沙一段非主力油层开展油藏地质研究、井网井距井型优化研究,实现利用水平井、分支水平井改善沙一段开发效果,提高了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在海上探井试油中,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性差,常规试油工艺技术及评价方法无法满足需要,针对稠油资源中储层的真实产能的评价问题,开展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探井试油中应用研究。通过对多元热流体产生原理、多元热流体设备、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应用,证明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的日产油量可达常规冷采测试产油量的两倍以上,为海上稠油储量的勘探提供新的试油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等)、稠油冷采技术(主要包括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化学吞吐、化学降粘、微生物采油、溶剂萃取、电喷泵开采等技术)。尤其是稠油热采技术已成功用于各大油田。稠油在地质分布、规模以及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与常规石油资源有着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为止,我国已形成了稠油热采技术(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火烧油层、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水平压裂辅助蒸汽驱技术等)、稠油冷采技术(主要包括碱驱、聚合物驱、混相驱、化学吞吐、化学降粘、微生物采油、溶剂萃取、电喷泵开采等技术)。尤其是稠油热采技术已成功用于各大油田。稠油在地质分布、规模以及开采、加工利用等方面与常规石油资源有着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稠油的主要开发方式是蒸汽吞吐,随着吞吐时间的延长,出砂井砂卡逐年增多,为了给稠油生产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近2年的稠油热采出砂井砂卡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防砂工艺技术措施进行了效果评价,总结出了防砂时机,对下步稠油热采防砂治砂,维持油井正常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化学吞吐技术是在多年化学驱油机理研究基础上并结合蒸汽吞吐提出的一项注化学剂开采稠油的新工艺。它是向油层中注入大量的化学吞吐液,该吞吐液可将稠油乳化成低粘度的水包油型乳化液,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和毛细管阻力,激发深部稠油的流动,还可改善油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预防和解除近井地带由于重质有机物沉积造成的堵塞,从而提高油井产量和泵效,同时利用化学吞吐剂对油层岩石表面的吸附和润湿作用,延长化学吞吐降粘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稠油蒸汽吞吐蒸汽吞吐增油量越来越小,经济效益越来越差,同时部分区块储层粘土含量较高、水敏性较强,造成蒸汽吞吐效果差,采出程度低的问题,提出了注二氧化碳吞吐增油的的措施,主要的机理包括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烃抽提和相对渗透率效应等几个方面,有效提高了措施井的峰值产油量和周期产油量,见到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