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喇嘛甸油田于1973年投入开发以来,先后经历6次开发调整阶段,调整后,开发层系增多、井网密度加大,各套层系的注水井,除了给本井网采油井注水外,还有为其它层系采油井注水,使得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较为复杂。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为了控制无效循环和挖潜厚油层层内剩余油,针对性的采取了堵水、补孔等挖潜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各套层系注采状况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喇嘛甸油田二次加密后各套层系的注采状况进行研究,确定出各套层系在特高含水期注采状况及区块内单砂体的完善程度,这对油田注水方案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通过补孔完善注采关系进行剩余油挖潜的做法。对x区块三次加密补孔井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通过补孔完善不同层系水驱注采关系、水驱井补孔完单砂体注采关系等,确定了经济有效的措施类型。实践表明,通过补孔措施,灵活运用水驱低产井完善水驱不同井网注采关系,挖潜不完善井区的剩余油,可以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台子油田河道砂体发育厚度薄、渗透率低、砂体呈条带状分布,地质储量2288×104t。本文通过对注聚区块效果分析论证了厚度薄、渗透率低、砂体主要呈条带状分布油层利用现井网和简易地面工艺流程注聚的可行性,为提高类似油层条件下的杏南过渡带、太北油田采收率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某区块以顺直型窄小河道砂发育为主,单砂层注采不完善的矛盾突出,水驱控制程度低,且以单方向连通为主,整体开发效果较差,剩余油主要以注采关系不完善类型为主。本文通过对某区块地质状况及开发效果分析,认为油井转注是该区块完善注采关系的一种措施,同时对已经油改水的井区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存在问题,寻找转注潜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低渗透油田开发动态特征,针对油藏地质一动态特征,多年来通过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初步形成注水与采油同步进行技术系列,保持油井具有较高的产量,初期采用高注采比注水,恢复地层压力和油井的生产能力,进行井网加密调整,缩小注采井距,提高水驱控制程度等措施,大大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提高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顺直型窄小河道砂体是某地区长垣河流一三角洲体系水下沉积环境所形成的砂体,这类砂体由于河流规模小,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是剩余油富集的主要砂体类型。为了完善注采系统,挖掘这类砂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在分析动用状况的基础上,对剩余油进行量化分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成因形成的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确定完善单砂体注采关系的潜力,提出局部井网加密与注采系统调整相结合的调整方法,解决顺直型窄小河道砂体井网控制程度低、注采系统不完善的问题,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喇嘛甸油田经过40年的开发,水驱开发层系可分为基础井网、一次加密井、二次加密井和三次加密井四套层系。近几年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加大油井措施力度,大批实施补孔、压裂等措施进行挖潜剩余油。这些措施完善了局部注采关系,但是水驱开发层系之间的界限也有所改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水驱开发层系目前开采层位状况,对各套层系开采层位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有效地指出挖潜方向,利于区块进行综合调整,为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桩54块是2001年投入的小断块低渗油藏,东部受岩性控制,无边底水能量补充。该块层系单一,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天然能量开采阶段持续时间不长,该块立足于机械采油并进行早期注水开发。开发过程中通过水井的增注、调配,油井压裂、酸化等措施,改善桩54井组的平面、纵向矛盾,控制含水上升,调整注采结构,改善水驱效果,提高了桩54井组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压裂是油田增油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油田4000万吨稳产的重要保障。针对大庆油田喇6-斜PSl633井投产后采油效果一直较差这一实际情况,结合本井砂体发育状况、射孔情况以及注采完善程度对低效原因、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编制、实施了压裂方案,并对压裂效果进行了评价,压裂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由于注聚前井组间注入状况差异大,发育较好、水淹程度高的高渗透层存在低效无效循环,造成中低渗透油层吸入厚度比例低。为了对高渗层实现有效封堵,针对井组的油层发育特点和开采矛盾优化调剖体系,选取采油用堵水剂CT-5增强型体膨颗粒堵水剂与采油用堵水剂(调剖)wK相结合的调剖体系和YF复合离子凝胶体系多段塞调剖体系,评价其开发效果。通过对比表明,注聚前调剖能够有效地改善注入井的吸人状况,实现增油降水的目的,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多层系疏松砂岩油藏多层合采过程中产生层间干扰,产液剖面不均,且由于油井防砂后井径缩小,管内分层采油难以实现的问题。进行了分层防砂分层采油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对2层段油井中任意层段的选择性开采,满足油田大部分油区分层采油的需要。现场应用4口,通过换层生产均见到明显效果。该技术对于缓解层间矛盾、较大限度地发挥疏松砂岩油藏产能、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孤岛油田已到了开发后期,注采结构矛质突出,产量递减快,老井稳产难度大。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和强注强采的开发历史,储层物性和储层压力与原始状态相差较大且在不同区域变化极不均衡,原油粘度、密度普遍表现出由低到高的趋势,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复杂,水驱特征类型更为多样,诸多变化严重地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因此全面系统规范资料录取标准,研究不同油砂体的水驱规律,认清储层参数的变化趋势,,对优化开采,科学预测,建立适合高含水后期砂体特征的开发管理规范,以及保持油田以较高的采油速度持续稳产都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北三西西块二类油层是萨北开发区投产的第二个二类油层区块,通过借鉴主力油层及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注聚的成功经验,在优化井网部署、层系组合、提高聚驱控制程度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手段实现了个性化调整,目前区块注入状况稳定,注聚前缘均匀推进,采油井持续受效。本文通过对注聚过程中动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总结其见效特征,初步提出治理对策,对指导今后二类油层聚驱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采后期,稠油井的开发和利用占据了主导地位。本文重点分析砂岩油藏稠油井生产特点,分析井下作业防砂技术工艺措施,合理控制稠油油井出砂,降低稠油井出砂危害,采取多种机械和化学防砂工艺,进行先期地层防砂处理,增强稠油井注汽采油效果和生产周期,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喇嘛甸油田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以后,剩余油零散而分布复杂,开采难度不断增大,本文以采油井L8-X3402井组为分析对象,以储层精细描述为基础,运用多学科油藏成果,结合注采状况,井网特征,动静态等多种资料,对该井逐层进行剩余油分析,并通过补孔等措施优选完善了砂体注采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低低渗透窄小砂体油田开展三次采油,是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以XX油田为研究对象.以XX油田砂体分布特征和油水性质为基础.从目前的水驱开发状况、三次采油方式的选择、井网布署和地面工程建设等几个方面,对XX油田实施三次采油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喇嘛甸油田过渡带原井网适应性差、水驱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采液强度不均衡、油水井数比不合理的状况,通过新钻井、油井转注后,由300m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变为212m五点法面积井网。井网加密后,结合动静态测试资料,找出剩余油富集层对三次加密井区进行综合调整,对提高油层动用状况,减缓水驱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泥质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随着采液强度的提高,油井出砂更为严重、更为复杂,特别是水驱和后续水驱油井防砂后低液低效、多层合采井增液不增油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防砂技术人员创新。适度防砂”、“差异化防砂”理念,研究,应用了“低液井防砂提液增产增效技术”和“差异化控水防砂技术”,改善了水驱和后续水驱油井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泥质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随着采液强度的提高,油井出砂更为严重、更为复杂,特别是水驱和后续水驱油井防砂后低液低效、多层合采井增液不增油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油田开发效果 。防砂技术人员创新“适度防砂”、“差异化防砂”理念,研究、应用了“低液井防砂提液增产增效技术”和“差异化控水防砂技术”,改善了水驱和后续水驱油井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北部过渡带加密井投产以来,为了匹配两套层系的注水关系,控制含水上升速度,不断加强以加密井薄差油层为主的注水强度,控制主力油层的注水,使主力油层的注水强度、产液强度、分层压力、水淹程度均低于非主力油层,通过压力因数确定主力油层的注水强度,表明主力油层具有一定的提液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