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丹 《中外建筑》2004,(4):63-65
本文通过对象征以及象征文化的界定,阐述了象征文化产生的原因,并从徽州民居的聚落布局、单体布局、装饰和建筑附件三个方面阐述了徽州民居的象征文化.  相似文献   

2.
李敏 《山西建筑》2005,31(17):12-14
阐述了荆楚地区传统民居的象征文化比较集中地体现宗教观念、等级制和祈福纳吉愿望,以三个方面为纲,对荆楚地区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色彩与装饰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选取四川省峨眉山市罗目古镇与安徽省黄山市郭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测绘数据对民居街巷空间进行比较分析,川西民居街巷空间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尺度亲切,形成活跃的商业氛围。徽州民居街巷空间与水系结合紧密,街巷界面相对封闭,与其居住功能相适应,整体空间静谧单纯。两者特点的形成并非早期移民文化对当地文化单向的冲击,而是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审美品味与社会伦理等地域性因素影响下,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兴亮  郝少波 《华中建筑》2005,23(5):141-144
鄂西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文化的多元性。鄂西北民居更是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冲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更多的表现在建筑的象征文化上,是对它那特有的文化内涵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徽州民居与汉文化圈典型民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地比较。  相似文献   

6.
徽州民居文化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发 《安徽建筑》1998,(6):109-11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徽州民居的建筑色彩、山墙、天井、庭院、梁架结构、雕刻艺术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挖掘徽州民居的特色与成因,展现民居背后的徽州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建筑学,风格(style)概指建筑意韵的外部显现。它是“建筑物或建筑设计的一种格调,以某种可以认识的方法与别的格调相区别”。(哈姆林著、邹德侬译:《建筑形式美的原则》)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精微的差异,都能引起风格灵敏的反应。徽州民居与浙南永嘉、泰顺等地民居,同属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地形都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明水秀,四季分明,自然条件相近;同为儒家纲常名教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孕育发展的结果,都文风昌盛,重视科举教育和学术研究。但一些细微分别,就使文化面貌各具特征,民居风格大异其趣。所以,风格是建筑极敏感的品格。  相似文献   

9.
并蒂奇葩--梅县与大埔客家传统民居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我国古村落较为集中、富有特色也颇具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省份之一,其中粤东北的梅州市是客家文化最大的发展中心,客家人的传统民居是其古村落最重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架构及其特定的时空与群体意义的剖析,对中国文化架构的特质加以归纳并进而引申对传统徽州民居形态特征及其文化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徽州民居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缩影特例,对其建筑形式及内涵文化特征的把握应站在传统文化的本质层面.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民俗文化村规划设计,在"有机更新"理论的指导下,尊重民俗文化,提出"整体性""自发性""延续性""阶段性""经济性""综合效益"等原则,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并力图使民俗文化村成为真正的"工作居住平衡体".  相似文献   

12.
李红光  高长征  张博 《华中建筑》2010,28(2):166-169
通过对河南民居调研中发现的三处各具特点的近代民居的介绍和报告,陈述了西方建筑体系在近代对中原地区渗透、传播的方式、结果和影响,以及与本土建筑体系的结合与交互的特征、趋向,同时对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建国以来,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出现相应的住宅类型.从单元式住宅的推广到厅式住宅的发展,住宅类型逐渐丰富起来.改革开放后,从住宅商品化到安居工程,住宅建设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覆盖面更全面,类型趋于多元化,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突出,安居工程建设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象征是使景观具有深层内涵的重要方法,探析现代景观中的象征题材与象征方式的内容与规律,将为解决当前景观中的意义缺失、设计方法生疏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姜丽  黄亦然 《工程质量》2012,30(5):21-25
在以商品房住宅的适用性评价体系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设计格式化调查问卷,对典型小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从单元平面与住宅套型、建筑装修、隔声性能、设备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六个方面对工业化住宅与非工业化住宅的适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说明了工业化住宅在适用性能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南通民居的地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战  陈伯超 《华中建筑》2009,27(3):181-185
该文从城乡差异、多种文化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南通民居文化特征的形成,并叙写了其外敛内显、崇文尊孔的具体特征体现。  相似文献   

17.
贺晓燕 《华中建筑》2012,(12):156-158
门,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构件,在中国建筑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形态早在古代就伴随着空间理论而形成。传统民居空间深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居住理念,传统民居的门也反映出中国文化千百年的延续与演进。追溯门的历史,从“门堂之制”中找到传统民居“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关系。从门的类型、布局与朝向、形制、装饰、细部构件等方面研究,分析了中国传统思想模式对传统建筑“门文化”的影响,探讨了“门”作为一种入口形态被赋予的社会等级、传统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