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汉语表达方式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的表达方法.这些变化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翻译.通过举例说明了直译对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梁实秋是我国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能很熟练地使用中英文进行创作并在翻译中巧妙地进行两种语言的转换。作为第一个独自完整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译者,他的译作已经成为莎学研究专家和学者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将结合梁实秋的译作,重点论述他如何运用以句子为单位的直译及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来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以供当今翻译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直译有不少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但译者如果忽视中外两种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一味追求直译,就必然进入误区,造成误译.面对这种情况,译者只有适当采取意译,使直译与意译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源自英语的大量外来词进入汉语,并促使大量新的汉语语素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因此,从汉语自由语素和非自由语素等方面,特别是受英语外来词影响的语素方面进行必要的探讨,更好地了解汉语言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针对商务英语中外贸术语、函电、数词及广告等方面阐述商务英语的直译法与意译法,通过实例分析对比,来选择何种翻译方法,并着重强调意译所带来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6.
意境是文学翻译的灵魂。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方法,也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在阐述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及其关系、文学翻译的定义及其主要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张谷若的《苔丝》译本与孙致礼、唐慧心的《苔丝》译本在词汇与句法方面的不同,及这些不同对传递原作的意境的影响,探讨文学翻译中直译与意译哪个更能有效传达原作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富于创新,形象生动,表达形式多样、简洁,但是网络语言中大量使用的病句、数字、符号、汉英杂糅等复杂的表达方式给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汉语新词的英译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实例就其中语言差异导致中国式英语、文化信息的缺失、表达悖于习惯、政治性词语措辞不够谨慎等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汉语特色新词英译应采取异化策略,并提出了音译加解释和直译加解释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在英语中,条件概念的表达方式,除了用条件连接词如if,unless等引导的条件状语外,还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这不仅出现于虚拟语气,而且还可包含在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的句中。而在有些文体中(如小说、戏剧)中,含蓄条件句比普通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出现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所表明的各自独特的特点,两种翻译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异;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语义场与语域;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不同的背景及常出现的误区以及现状.讨论了如何用这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准确地传达篇章作者创作时的最初意图.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古代民歌翻译看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古代民歌在翻译过程中对直译与意译等不同方法的运用,认为译诗不一定非意译不可,而要充分发掘原诗的表层、深层及联想意蕴。为内容寻找最合适的形式,尽可能取得神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翻译过程包括对原文的精确把握与理解,运用恰当的译文材料,准确无误地将信息传递给译文读者.在这一过程中,译者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产生了“望文生义”.对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以找出误译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进行分析考察。指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同传统思维方式一样具有:整体性、经验综合性、形象直觉性、务实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并试用现代创新思维方式的系统整体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等优势,对传统译论进行推陈出新,以期为译学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汉语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可以言简意赅并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而要将这些内涵丰富、使用广泛的汉语成语准确地译成法语,就必须了解汉语成语的意义和结构特点等。在无同义法语成语能够借用的情况下,本文从汉语成语结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成语的法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变异及修辞变异是种不同寻常的语言表达手段,文章首先提出变异修辞格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并重点阐述变异修辞中的拈连、移就、矛盾修饰等变异修辞手法;最后重点探讨英汉两种语言翻译时对变异修辞格的处理手段,处理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拆译法和融合法。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项积极的伦理交往活动。作为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伦理站在对翻译进行价值评判的角度,探寻差异性文化交流的最佳切合点,以达到文化交流中最大限度的沟通与理解。中国特色词汇承载着中国特定的历史与民族文化。文章结合切斯特曼的基本翻译伦理模式从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特色词汇翻译中译者应遵循的伦理模式,为差异文化对话、互渗、共生道路的寻求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