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粉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伯元 《塑料加工》2002,35(4):13-20
粉体的表面改性,也称表面处理,英文称:surface modification或surfacetreatment。根据需要,对粉体的表面特性进行物理、化学、机构等深加工的处理,使粉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诸如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反应特性等等发生变化,能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表面改性是粉体最重要的深加工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表面改性的目的和作用、基本的工艺技术手段、表面改性的方法、原理以及纳米粉体材料、偶联剂、助偶联剂系统和有机包覆三元共混体系等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在中国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稀土粒子与蛇纹石粉体组成的微米复合粉体,研究了油酸、Span、硼酸酯对其的表面改性效果,确定了复合改性剂的复配配比为油酸∶Span∶硼酸酯=43.1∶24.1∶32.8。通过实验,得到了较优工艺条件:复合改性剂添加量5.8%,改性温度75℃,改性时间80min。改性后的微米稀土粉体表现出良好的亲油疏水性,提高了其在机油中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粉体表面改性处理设备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粉体表面改性处理设备的原理及应用,指明了发展专用的且能完成“复合”工艺的表面改性处理设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气流冲击式粉体表面改性装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日本奈良机械制作所研制开发的高速气流冲击式粉体表面改性装置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粉体表面改性处理设备的原理及应用,指明了发展专用的且能完成“复合”工艺的表面改性处理设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氢氧化铝粉体在应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解释了氢氧化铝粉体表面化学改性的机理。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氢氧化铝粉体的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酯化反应法、偶联剂法、表面活性剂吸附法以及聚合物包覆法。经研究表明,氢氧化铝粉体表面化学改性后扩宽了其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的有机化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用表面活性剂对无机粉体碳酸钙,钛白粉,白炭黑,凹凸棒土进行有机化改性的方法,制备了改性样品,测定了样品的比表面,接触角在液体石蜡中的粘度等物化性能,还考察了带有反应性基团的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DMAAB)所改性样品等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有机化改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粉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伯元 《塑料技术》2002,22(3):6-22
粉体的表面改性,也称表面处理。英文称:surface modification或surface treatment。根据需要.对粉体的表面特性进行物理、化学、机械等深加工的处理,使粉体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诸如晶体结构和官能团、表面能、表面润湿性、电性、表面吸附和反应特性等等发生变化,能满足现代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表面改性是粉体最重要的深加工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表面改性的目的和作用、基本的工艺技术手段、表面改性的方法、原理以及纳米粉体材料、偶联剂、助偶联剂系统和有机包覆三元共混体系等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在中国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改性是无机粉体的主要加工技术之一,对提高无机粉体的应用性能和应用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粉体表面改性方法、工艺、设备、表面改性剂及其配方等方面综述了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现状;从表面改性工艺与设备、改性剂及其配方、层状硅酸盐矿物粉体的插层以及表面无机复合改性等方面综述了非金属矿物表面改性技术的新进展;并对无机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速气流冲击法进行粉体/粉体系表面改性技术,是迄今为止各种粉体材料开发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HYBRIDIZATION(下称HYB)系统是利用高速气流冲击法对微粉体进行干式/机械化处理,是使材料复合化的最实用的装置,可对各类有机物、无机物、金属等进行广泛组合,通用性很强,适用于许多行业领域。从本文所述的系统构成、型式,有关的典型球形化处理的运转特性,利用复合化高温粉体测定被处理粉体表面温度,利用颜料改变色调等的处理特点及该系统的适用性等(一部分是从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上摘录的),可以说明HYB系统的概况。  相似文献   

11.
片状镍粉的表面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  刘龙玉  郭忠诚 《广东化工》2007,34(10):43-45
金属粉体材料对促进有色行业和精细化工行业技术升级,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片状镍粉是一种明亮,有光泽的颗粒产品,是适用于高性能涂料以及粉末涂料的理想装饰颜料。片状镍粉的表面改性是应用前的重要环节。本论文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表面改性剂以及几种复合改性剂对片状镍粉的表面性能的影响,分析总结出几种适合于对片状镍粉表面改性效果比较好的表面改性剂和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表面改性是非金属矿深加工的一种重要技术之一,能显著提高非金属矿的应用性能和实用价值。本文通过表面改性原理、改性方法及工艺、改性剂及其应用,综述了近年来石英粉体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石英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纳米氮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辉  张辉 《化工时刊》2009,23(12):24-27
硅烷偶联剂KH550和KH560分别对纳米Si3N4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定改性后纳米Si3N4粉体的活化指数来筛选最佳改性工艺,并评价其分散性。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探测纳米Si3N4粉体的表面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当KH560的添加量为Si3N4的10%,采用60℃×3h工艺改性,活化指数能达到85%以上,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张士润 《广东化工》2014,(6):13-14,18
文章采用硅烷偶联剂KH-845-4包覆改性纳米Si3N4陶瓷粉体,通过沉降实验、IR、TG、粒度测定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粉体的溶剂中悬浮稳定性、热重、粒度分布等物性。结果表明:KH-845-4改性纳米Si3N4粉体为化学改性,添加量为10%时,粉体在甲苯中悬浮性最好;粉体改性后粒径降低,为纳米级分布。  相似文献   

15.
用钛酸酯偶联剂NDZ-102化学包覆纳米Si3N4陶瓷粉体,通过沉降实验、粒度测定和表面能测试等实验手段研究了改性前后粉体的溶液中稳定性、热重、粒度分布等物性.结果表明:NDZ改性纳米Si3N4粉体为化学改性,添加量为10%时,粉体在甲苯中悬浮性最好;粉体改性后粒径降低,为纳米级分布,表面能也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超细粒子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述了多种近年来较新的超细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 ,并介绍了其特点 ,如 :复合法、溶胶 -凝胶法、沉淀法、表面反应法等  相似文献   

17.
以合成的酰胺二元醇和己二酸为原料合成聚酯酰胺(PEA),采用IR、^1HNMR和DSC对其进行表征,同时,以PEA为改性剂对纳米掺锑二氧化锡(ATO)粉体进行表面改性,使其均匀分散于苯酚-四氯乙烷溶剂中。研究其用量和改性时间对粉体分散性的影响,通过TEM对分散性进行表征,并探讨其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8.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licon Nitride Powder with Aluminu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Si3N4 with alumina was tried. It was achieved by simply mixing Si3N4 powder with an alumina sol up to ∼2 wt% as alumina in an aqueous medium, dried, and followed by calcination at 400°C for 1 h. A TEM micrograph showed a coating layer of ∼15 nm thickness. The isoelectric point of the modified Si3N4 powder with porous alumina was at pH 7.8,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5.8 and 8.6 for Si3N4 and amorphous alumin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粉粒体表面改性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谷元 《化工进展》1994,(1):33-41
在介绍粉粒体表面改性的方法、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用高速气流冲击法进行表面改性的3种基本处理形式、材料组合的影响因素、原料配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目前,纳米二氧化硅(SiO2)粉体已广泛应用于纤维的改性中。选择了2种偶联剂、3种表面活性剂对纳米二氧化硅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采用分光光度法、粒度分析法表征改性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剂的种类、用量的不同对改性效果影响很大;同时也发现了选用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按一定的比例复合使用,改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