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优化速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速度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动静校正继而影响叠加成像以及偏移归位。针对如何优化速度分析,提出了对道集资料噪音衰减,道集内相位时差校正,道集优化处理以及速度拾取应用约束等优化速度分析方法,对参与速度分析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资料的品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分偏移距动校正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鑫  陈新荣 《石油物探》2003,42(2):212-214
动校正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的动校正方法一般都忽略了偏移距对动校正速度的影响 ,致使动校正结果不尽如人意 ;同时也影响了静校正的结果 ,使动、静校正后的地震道集内还存在着动、静态时移 ,从而影响资料的叠加和偏移成像。分偏移距动校正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偏移距对速度响应的差异 ,计算并消除这种差异所造成的CMP道集内的剩余时差 ,使同相轴的连续性和平滑性增强  相似文献   

3.
叠前时间偏移在三维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昭军  唐建明 《石油物探》2007,46(2):174-180
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共转换点道集的抽取和倾斜时差校正等是处理的难点,而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不需要进行共转换点道集抽取、倾斜时差校正和叠后偏移等处理,就能实现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全空间精确成像。为此,探讨了叠前克希霍夫时间偏移技术在转换波资料处理中的应用。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的方法原理——根据转换波的特点,在转换波散射旅行时方程中引入各向异性参数,针对转换波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利用“三谱”分析技术建立叠前时间偏移初始速度场;论述了建立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原理——通过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偏移、反正常时差校正处理、交互迭代解释速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等,确定最佳的偏移速度场。将该技术应用于XC气田的三维三分量转换波资料处理,处理后的三维转换波叠前时间偏移剖面成像清晰,归位准确,地质形态细致。  相似文献   

4.
速度分析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速度分析的质量直接影响动静校正,继而影响叠加成像以及偏移归位。针对如何优化速度分析,提出了基于道集资料噪音衰减、道集内相位时差校正、道集优化处理以及速度拾取应用约束等过程的优化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在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常规地震处理中,正常时差校正(NMO)是为了增强共深度点和共中心点迭加剖面的反射信息。然而,当存在断层时,来自两断块的反射相互干扰及其边缘绕射限制了断层位置的确定,而且,迭后偏移破坏了绕射曲线图,则进一步抑制绕射中心的正确成像。本文提出由加强绕射点的信号幅值来帮助解释绕射边缘的一项新技术。它包括对假定绕射位置的数据进行时差校正和振幅校正。最大绕射振幅出现在绕射点上方的炮检距中点接收道。由于在中点两边的绕射振幅迅速衰减,因此必须进行适当的振幅校正。此外由于所有道都有绕射信息,将这些道迭加可形成相对于某一绕射点的一个迭加道,设想每一接收点下都存在绕射点,重复上述迭加过程即可形成共断点(CFP)迭加剖面,该剖面用强振幅来显示绕射点位置。用有噪音和无噪音两种合成地震记录来验证该方法,结果表明相当有效,但对用于时差校正的速度模型十分敏感,因此常用 NMO 迭加速度模型来突出绕射点位置。最后,用该技术处理了艾伯塔省公主井南部的实际野外资料。  相似文献   

6.
地震资料处理中主要努力的目标之一,是对多道资料采集方式带来的几何效应即正常时差进行校正。一般说来,它涉及到拾取相干的反射信号,确定这类信号的时间(t)与时差(△t)之间的关系,确定各个接收道的校正时间,以及将选择的道集合为迭加剖面。这些运算的大部分都是自动的。对于自动拾取的反射波来说,可以采用好几种速度分析方法,而且各个道的校正和集合程序也是很普通的。然而,测定能在有用的反射波、多次反射波和噪音之间作出判断的正常时差,多数仍然还是手工计算。现在我们描述一种能自动测定这种时差或者t-△t函数的机器方法。这个方法广泛利用观察到的现象:t-△t函数能被绘在对数座标的时差(△t)与线性座标的时间(t)的关系图上的线段曲线很好地近似。讨论了确定这些直线函数的准则,其中包括对线段斜率的限制。举出了几个应用实例。在这些例子中,用机器导出的时差函数校正的地震剖面,同用一般方法计算的时差函数校正的地震剖面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当反射界面倾斜时,各迭加道的反射波信号并非来自同一个反射点,随着炮检距的增大,其相应的反射点向界面上倾方向偏移。另一方面,经动校正后不同炮检距的各迭加道之间仍存在着一个剩余校正时差。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将影响一般水平迭加的效果。为了压制多次波,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往往使用大偏移距,大道距,这样最大炮检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一种在没有事先确定速度函数的情况下,在共中心点地震数据常速迭加中加入倾角时差校正的方法。运动学的倾角时差校正在速度空间中的形式特别简单。因此速度分析能在倾角校正后的最终的三维数据体上完成。对应于确定速度函数的迭加剖面,能在倾角校正常速迭加之间插值提取。该法适用于窗范围内横向速度的变化很小的情况,如果在充分宽的数据窗范围内横向速度变化很小,则偏移步骤即可在很少的附加费用下加入,并且可在确定速度函数之前加入。  相似文献   

9.
通过最佳迭加对速度函数进行连续分析,取得准确的速度资料作为动校正的依据,从而能大大改善最终的时间剖面。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同一反射点的各道,分别以各种时差进行校正,迭加后得出振幅变化曲线,该曲线上的极大反映出反射波(或多次波)的平均逮度,据此还能计算层速度。举出两个实例借以证明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CRP道集的叠前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弹性参数反演提供精确可靠的基础数据,在叠前时间偏移的CRP道集(共反射点道集)上,首先对 数据体进行可行性评价,然后对资料做进一步补救性校正和剩余补偿处理,采用高密度速度分析技术,重新拾取 均方根速度,重新进行动校正处理,从而实现了CRP道集无时差叠加。  相似文献   

11.
共深度点迭加建立在假设反射面是水平的基础上,因此,反射点位于相对震源和检波器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假如反射面结构上有变化,或浅层反射面变形,这个假设就不成立了。例如地层倾角接近于20°,反射点远离中点,常规的迭加处理无效。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反射面的复杂几何形状,用正常时差校正进行预迭加偏移是必要的。有一篇文章接近于解决这个问题(萨特莱格和斯蒂莱,1973),包括先进行相邻道的分组迭加,然后进行单个的分组迭加的偏移和求和。这种方法能降低成本,但不能很好地消除几何形状对正常时差的影响。本文讨论一种不依靠分组迭加的预选加偏移技术。这种方法与迭加后的偏移相比,它既经济,又能提高资料的连续性、可靠性。同时,对绕射能量的消除也更为有效。这项研究的效果已有实例为证。  相似文献   

12.
我们可以从地震数据直接估算出叠加速度,而不必求助于目前流行我多速度叠加和其它研究方法,直接从地震数据中估测速度的步骤是:(1)首先用零偏移距上时间和速度的初始估算值对资料做正常时差校正(在一个数据时窗上针对某一特定的共中心点道集);(2)在使用不同的加权函数后,在偏移距上对数据求和,得出二次叠加:(3)将二次叠加数据互相关,(4)把时间延迟转换成速度和时间校正值,迭代处理直到收敛为止。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仍然以“迭加”概念为基础,但是它已不是共中心点的简单迭加,而是一个共反射面元内所有道的迭加。为了提高迭加的效果,本文利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求出三维静校正时差、纵横向倾角时差和非共中心点时差。合理地利用这些时差,对于提高三维观测和弯-宽线观测的效果以及空间解释都是有益的。此法也可以单独作为三维静校正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4.
叠前偏移结果的质量,对于速度场的误差是非常敏感的。但是,如果去进行偏移处理的仅仅是炮检距接近的那些道(共炮检距道),情形就不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速度的偏离在被偏移界面的传播时间中只引起很少的移动,而且不会影响偏移质量。这种时移与速度误差和炮检距的平方成正比。针对以上情况,建议执行下述偏移方案:对不同的共炮检距平面道或相邻共炮检距组分别进行偏移;对每个共中心点平面作为传播时间的函数进行剩余正常时差寻优,以确定偏移同相轴沿着它校准的最大相干轨迹t=t_0 Px~2;对剩余正常时差进行校正,叠加各种炮检距平面的偏移结果,从而得到最终的偏移结果。本偏移处理方案不仅注意到了偏移速度中的误差,而且还部分地校正了折射的影响。本文用实例表明,甚至在速度场存在着相当大的偏差情况下也能获得良好的偏移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消除山前带复杂地表对速度分析与建模以及偏移成像的影响,基于平滑地表面和初至波反演底界面两个关键参考面,提出了双界面匹配的一体化速度建模技术。该方法通过表层模型驱动的道间时差校正与起伏地表偏移结合,消除了复杂地表引起的高低频道间时差;通过时间域浅中深层速度融合,实现深度域一体化速度初始建模;采用地质模式约束的沿层层析、网格层析修正速度模型并结合起伏地表深度偏移逐步提高速度模型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天山南山前带阳霞区块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整体上提高了偏移成像质量,尤其是阳霞构造的成像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6.
谱迭加(Spectral stack)Michael O.Marcous and Lee Kok Moo,Digicon Exploration,Singapore。(S3.l) 地震反射资料的成象有两种基本方法.最普通的方法包含正常时差校正(NMO)和共深度点(CDP)道集迭加,而其它方法则包括用标量波动方程获得的算子对共震源和接收道或共编移道进行聚焦。已经求出地震成象的一种补充形式,它具有每一种标准方法的部分特点。进行NMO和迭加处理时不是使用一组记录,而是用它的空一时付氏措(或者谱记录)来产生零偏移记录道的话估计。于是,上述谱迭加道的时间逆变换显示  相似文献   

17.
四阶速度分析与动校正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常规速度分析一般忽略计算公式中的四次项,因此,对于较大偏移距的资料就存在校正时差的问题,其速度分析误差影响了资料的叠加质量。文章讨论了四阶速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采用将常规速度分析和四阶速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远偏移距的速度分析与动校正问题。并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8.
叠前层置换     
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标量波动方程克希霍夫积分解的层置换方法。“层置换”一词,意指用下伏层速度去代替上盖层速度,从而消除上下两层界面上射线路径的弯曲.正是这种弯曲,才引起复杂构造下面反射波的失真和混乱。如果在叠前完成层置换,那么,就能在对因复杂上盖而引起的非双曲正常时差的 CMP 资料作校正后进一步修正速度估值。因此,层置换也产生一个更好的非偏移迭加剖面,再经过叠后时间偏移就能成像.我们用具有非规则水底地形的海上资料对这种层置换方法的有效性和简单计算过程作了证实和说明。  相似文献   

19.
地震资料处理的一个重大成果是校正由于多检波器数据采集方式所引起的几何效应。通常,包括检测相关反射波,确定该反射波的函数关系,校正单独的检波器记录道,把选出的记录道综合成迭加道或合成剖面。大部分操作都是高度自动化的。采用几种速度分析技术自动检测反射,而单个道的校正,综合的方式则是无足轻重的。然而,确定函数关系或“时差函数”,它要鉴别有效反射,多次反射和噪声,仍然大量是人工操作。本文将介绍设计一种机械法,它可以自动确定这些时差或它们的通俗叫法t—△t  相似文献   

20.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