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脆硫铅锑矿冶炼工艺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广西脆硫铅锑矿冶炼的现状及火法冶炼工艺存在的局限性,认为生产工艺流程长,中间产物多,冶炼回收率低,低浓度SO2治理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是制约广西铅锑冶炼发展的关键.为顺应环何的要求,指出还原造锍熔炼、矿浆电解法应是未来脆硫铅锑矿冶炼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从脆硫铅锑矿中进行铅、锑预分离的新工艺。先用硫化钠湿法分离铅锑,再火法炼锑。对硫化钠浸出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用硫酸盐将硫代锑酸钠转化成复合锑盐用于挥发Sb2O3。结果表明,锑浸出率达96.12%,转化和挥发阶段锑回收率分别为99.96%和99.05%,全流程锑回收率95.17%。  相似文献   

3.
针对脆硫铅锑矿传统冶炼工艺存在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中国瑞林研发了具有富氧强化熔炼特性的脆硫铅锑矿熔炼新工艺,该工艺具有节能、高效、清洁强化技术特征,并采用METSIM软件平台,按主要的工艺流程分别建立操作单元模型和进行过程控制,再集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过程模拟,为冶金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锑资源丰富,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的锑矿产资源主要有辉锑矿、锑金矿和脆硫铅锑矿等3种类型,而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锑烟灰是重要的锑二次资源。原料不同采用的处理方法也各不相同,辉锑矿和锑金矿主要采用鼓风炉挥发熔炼工艺处理,而脆硫铅锑矿则采用沸腾焙烧—烧结—鼓风炉熔炼—吹炼工艺处理,含锑烟灰主要通过反射炉还原熔炼处理。详细阐述了不同锑原料冶炼工艺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除铅剂、锑白炉、空气氧化法、顶吹法和熔池熔炼等技术在锑冶炼过程中的应用,并结合国家环境保护的要求,展望中国锑冶炼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采用元素势法,研究建立了脆硫铅锑矿闪速熔炼过程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考察了吨矿氧量(OVPTC)、富氧浓度(OG)和熔炼温度(T)对铅与锑在各平衡产物中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一定成分的脆硫铅锑矿,铅在合金中的分配比随OVPTC的增大不断下降,随T的升高略有上升;锑在合金中的分配比随OVPTC的增大有所下降,随T的升高大幅上升;熔炼烟气量随OG的增大而大幅减少。综合考虑铅和锑的直收率,脆硫铅锑矿闪速熔炼应控制一定的OVPTC,适当提高OG和T。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近几年锑冶炼工艺的现状、锑冶炼的研究、发展方向,并重点阐述了我国广西脆硫铅锑精矿的处理工艺,说明了采用富氧熔池熔炼技术为锑冶炼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符金开 《江西冶金》2004,24(2):9-11
根据脆硫锑铅矿精矿的特点和目前熔炼脆硫锑铅矿精矿的技术发展水平,结合生产实践情况,本文对挥发法熔炼脆硫锑铅矿精矿的原理,工艺过程及生产指标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是一种处理脆硫锑铅精矿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工艺,通过加入一种催化剂,对脆硫铅锑矿进行氧化挥发焙烧,实现铅锑的一步分离;同时,对该工艺下影响脆硫铅锑矿铅锑分离效果的因素也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脆硫铅锑矿铅锑分离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研究了一种新工艺,通过加入一种催化剂,对脆硫铅锑矿进行氧化挥发焙烧,实现铅锑的一步分离;同时,对该工艺下影响脆硫铅锑矿铅锑分离效果的因素也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从锑精矿制备焦锑酸钠的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空气氧化法制备焦锑酸钠的工业试验情况。以单一的辉锑矿精矿和铅锑精矿为原料,通过硫化钠浸出锑精矿使锑形成硫代亚锑酸钠进入溶液,往溶液中鼓入空气,使锑生成焦锑酸钠产品。氧化后液的主要成分为硫代硫酸钠,通过中和、浓缩和结晶,可以副产出硫代硫酸钠。该方法生产焦锑酸钠,处理的原料来源广,综合利用程度高,尤其是可以处理用火法冶炼不好处理的脆硫铅锑精矿,是我国复杂锑矿资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条较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锑火法冶金主要采用传统鼓风炉和反射炉技术,冶炼过程产生大量冶金固废,如熔炼渣、砷碱渣、除铅渣,其危害性大,难以资源化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制约锑冶炼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文中溯源了锑冶金固废产生途径,分析了固废处理工艺现状:熔炼渣堆存量大,烟化处理能耗高,分离效果不理想;砷碱渣以湿法处理为主,浸出实现锑、砷分离,含砷浸出液固化处理后堆存或填埋;除铅渣火法处理工艺铅、锑元素分离不彻底,未实现对磷酸盐的回收,湿法处理工艺流程长,工业化应用较少。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锑绿色冶金与固废资源化新方法,实现锑清洁高效提取及冶金固废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回收。   相似文献   

12.
刘一鸣 《有色设备》2020,(2):4-6,11
在有色冶炼企业中,硫化法处理污酸工艺一直以来是应用范围最广。传统工艺往往采用硫化钠(工业级纯度60%Na2S)作为硫化剂去除砷元素以及其他重金属元素。本文介绍了直接采用硫化氢气体进行污酸处理的应用前景,并且对几种主流的硫化氢合成工艺进行了全面比较,综合多种因素确定了适合有色冶炼行业的硫化氢合成工艺(甲醇-硫磺法)。最后,对传统工艺与甲醇-硫磺合成硫化氢工艺和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含砷碱液吸收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然后,通过过滤干燥、煅烧挥发、炭还原等过程后,含砷碱液中的锑富集为锑渣,砷化合物富集在氧化砷烟尘中,碱转化为硫化钠产品。处理过程中,锑的回收率达到了95%,砷超过94%进入氧化砷烟尘中,副产品硫化钠达到了工业级。锑冶炼过程中的含砷碱液和二氧化硫烟气得到了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金银火法冶炼烟尘的转炉还原熔炼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试剂加入量、造渣时间和搅拌强度等对还原过程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金属锑直收率为85.48%,粗锑含锑92.39%。生产实践表明,所产粗锑可以替代精锑用于粗铅火法初步精炼工序中,并且完全满足电解精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锑冶炼中砷碱渣与二氧化硫烟气综合回收清洁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将炼锑中产生的含砷碱渣经过浸出、含砷碱溶液吸收废气二氧化硫、硫化钠等硫化剂脱砷、硫酸铁深度除砷以及净化浓缩干燥等过程后,难以处理的砷碱渣和废气低含量的二氧化硫得到彻底处理。整个处理过程,锑回收率达到99%,砷开路率超过90%,二氧化硫经吸收超过95%,使气体达到排放标准,碱转化为亚硫酸钠,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是一种清洁炼锑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含铅锌多金属固废存量大、产量高、固废资源开发利用滞后等问题,通过总结整理我国铅锌产业发展前沿的相关资料,详细介绍了我国含铅锌多金属固废的处理工艺创新及工业应用,并对未来含铅锌多金属固废资源回收利用的工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现阶段,含铅锌多金属固废的处理工艺以直接熔池熔炼为主。未来短流程冶炼技术、射流熔炼电热还原一体化连续高效回收利用技术将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含金锑矿回收利用难,提出了一种还原固硫焙烧—选冶联合提取工艺,分别以ZnO和碳粉为固硫剂和还原剂进行硫化锑还原固硫焙烧,直接产出富集了金的金属锑,同时产出硫化锌,再选别分离得到粗锑粉和硫化锌精矿。主要研究了焙烧过程固硫机理,证明整个还原固硫焙烧分2步进行:在800 ℃之前,主要发生Sb2S3与ZnO的交互反应,生成Sb2O3;当温度高于800 ℃时,Sb2O3才会被大量还原成金属锑。固硫反应和还原反应均较为充分,在1 000 ℃条件下固硫率和金属锑生成率分别为98.96%和92.99%,且金属锑和硫化锌颗粒无包裹。金锑矿焙烧后通过重选—浮选获得了90.57%的锑直收率,其中锑品位为92.06%,金含量达134×10-6,金回收率为87.82%,同时硫化锌精矿品位和固硫率分别达79.10%和94.35%,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新工艺具有低温、低碳及清洁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硫化锑精矿富氧顶吹熔池熔炼新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锑金属冶炼行业现状,与某锑业公司合作,对采用熔池熔炼技术炼锑进行了有开创性的半工业性的试验探索,基本验证了采用熔池熔炼技术炼锑新工艺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富氧顶吹直接炼铅技术,提出硫化铅精矿搭配硫尾矿渣炼铅工艺,以实现硫尾矿渣的综合利用。熔炼过程渣型决定了炉渣的性质,进而影响熔炼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根据熔炼过程渣相组成特点,以PbO-FeO-Fe2O3-SiO2-CaO-ZnO渣系为研究对象,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并绘制该渣系相图。研究温度、w(Fe)/w(SiO2)、w(CaO)/w(SiO2)及ZnO质量分数等因素对炉渣熔化温度及液相生成区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w(CaO)/w(SiO2)的变化对炉渣熔化温度的影响与w(Fe)/w(SiO2)不同,且w(CaO)/w(SiO2)影响更为显著。炉渣中ZnO质量分数在6%~14%范围内增大时,炉渣的熔化温度变化较小;但当ZnO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大时,炉渣的液相区逐步减小。在保证熔炼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渣中ZnO的质量分数可控制在8%~10%范围内,有利于增大炉渣的液相区面积。验证试验表明,在熔炼温度为1 150 ℃、w(CaO)/w(SiO2)= 0.3、w(Fe)/w(SiO2) =0.8条件下,采用富氧顶吹熔炼处理硫化铅精矿搭配硫尾矿渣可顺利进行,熔炼过程金属直收率为8%,渣中铅质量分数可达49.12%,烟尘率为13.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